把每天都过成劳动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妈妈过了今年的生日就九十六岁了,但她身子骨尚硬朗,不但生活能自理,每天还要争着抢着去做些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逢了农忙季节,还要跟着我们进地帮种帮收。虽然她年纪大了,干活难免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为了让她开心就常常依了她。见过我妈妈的人,无不惊奇她身体好,有人讨教养生秘诀,妈妈都是笑呵呵地打趣说:“啥养生?天天找点事做不急人,天天都过‘劳动节’。”“把每天都过成劳动节”这句话本是女儿说她奶奶的话。因为妈妈一辈子勤劳惯了,虽然年纪大了,总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不让她干,让她多歇歇,妈妈有些不高兴,女儿就说:“让我奶奶干点活吧,让她每天都过劳动节,这样她开心,对她身体也有好处。”所以妈妈就记住了“劳动节”。

的确,妈妈没有一天不干活。记得小时候,大人是天天晌晌都要去农业社干活,一年逢上几天农闲日,妈妈还要去挖些草药,挣钱贴补家用,也贴补我和哥哥上学的费用。要知道,那时我可是班里唯一一个穿着毛毛领列宁装棉袄上学的学生呢。班主任杨老师问我家住哪里,父母是干啥的,当我说出我父母都是农民时,杨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娃,一定要好好学习,给父母亲争气啊!”

是的,勤劳的父母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和哥哥都算是给父母争了气,考上了大学,也混出了自己一片天地。父亲二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我和哥哥心疼妈妈,且有能力让她过上清闲不累的幸福日子了,可妈妈就是闲不住,天天都要找活干。在外人看来,妈妈一生辛劳,可她自己却不觉得苦。妈妈像父亲一样,要我们坚持把家里的一亩多园子地种下来。耕种一亩地,似乎收获的价值真不及我几天来两个小稿的稿费多,还得冬翻地、春播种、夏管理、秋收获操劳一年。但在园子地里的劳作以及天天见长的蔬菜,会使妈妈觉得高兴,一亩多地种的蔬菜我们一家人都吃不完,妈妈还经常拿去送人,也是开心的。再说,我现在在外面颠踬奔波累了时也喜欢在红尘一角,在繁华尽头能有一处宁静,有片园子地去“种豆南山下”,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妈妈没事干,就把家里几张芦席一一摊开来,用旧布把四周一圈都包裹缝补起来,说这样耐用,能多用几年。妈妈一天也不让自己的生命“虚度”,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劳动不仅能创造财富,还能悦心健身。如今,九十多岁的妈妈,身体依然硬朗,天天都过“劳动节”,也或许是因为天天闲不住,才让她健康快乐且长寿吧!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