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把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开创豫皖苏边区工作新局面。遵照上级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将河南省竹沟的部队373人进行改编,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
1939年1月8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滕海清率部袭击亳县芦家庙伪军崔华山部,计打死打伤敌百余人,生俘伪参谋长崔学善以下百余人,缴轻机枪1挺、步枪87支,伪军司令崔华山带伤脱逃。战斗中二大队六连党支部书记傅永平不幸牺牲。
1939年1月中旬,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永城县境内,后又转战于永(城)涡(阳)萧(县)宿(县)地区,积极打击日伪军,取得一系列胜利。5月,彭雪枫率主力进军淮上,开辟了宿县、蒙城、怀远、凤台地区抗日新局面。8月下旬,彭雪枫率部从淮上地区回师涡(阳)北,在涡阳县东北曹市集附近进行整训,部队发展到7000多人。
1939年9月1日至3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在涡阳县曹市集牛氏祠堂召开。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一年来的斗争、研究布置今后任务、选举七大代表等,同时,会议决定建立以永(城)涡(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9月6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到涡阳新兴集一带进行休整,同时进行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等工作。
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新四军第六支队。支队组织为: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支队辖3个主力团,还有4个总队,部队总计12000余人。其活动区域:东抵运河线,西依黄泛区,北靠陇海路,南跨涡河。
1940年6月,黄克诚率八路军12000余人南下华中到达涡阳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两支部队奉命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成立。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全师约1.5万人。(李之平 陈显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