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出甜蜜生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拄着拐杖的陆三好介绍葡萄种植经验

亳州新闻网讯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自从种植葡萄以后,蒙城县立仓镇赤塘村脱贫户陆三好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今年51岁的陆三好五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双腿残疾。20年前,陆三好在广州流浪时认识了妻子戚燕飞。妻子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陆三好一个人身上,既要照顾妻子又要挣钱养家,生活过得很艰难。

2014年,陆三好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补助、危房改造等国家扶贫政策,生活条件改善很大。但他并不满足,身残志不残的他在自家平房顶上养了200多只鸽子,年增收4000多元钱,每年还有3000元的特色种养补贴。陆三好家顺利地脱了贫。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在镇、村干部的指导下,2020年陆三好决定种植大棚葡萄。整土地、做规划、建大棚……陆三好说干就干,同时村干部还积极联系大棚葡萄技术员对他进行指导。“当年葡萄就挂果上市了,每个大棚收入上万元。”陆三好告诉记者。

2020年,陆三好家庭纯收入21000余元,达到了小康水平,他也被立仓镇评为“最美脱贫之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村第一书记卢伟经常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来鞭策和鼓励陆三好,“陆三好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脱贫之后的他在致富的道路上坚定向前,这才是脱贫户该有的精神面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