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三个主角里,你最喜欢谁?你在心里想一下,我就知道了,你们有的是钗党,有的是黛党,宝党有没有呢?只怕是很少。
喜欢宝二爷的,怕是一成都不会到。我这样推测也可能是错的,因为我不太了解90后乃至00后的心理,也不了解鹿晗或王源。贾宝玉长得漂亮,穿衣服精神,温润如玉,文才也还可以。就连最看他不顺眼的严父贾政也不免觉得: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二十三回)。可偏偏没有一点志气,一心一意只在女人堆里打晃晃。
第三回上,宝兄出场,雪芹先生给他写的定场诗是两首《西江月》。择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读下去,读到底,竟是一个字没有写错,宝兄就是这么不争气的男主角。一个绣花枕头,这么无法无天,竟真是个“混世魔王”。书里书外,人活着都不容易,凭什么你宝二爷就能那么任性妄为呢?
也真难为了黛玉那么喜欢他,流干了眼泪;宝钗也情愿嫁给他。若让黛党和钗党来评评,或许会觉得宝玉都配不上。
钗党的人讨厌他,厌他私毫不知上进,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黛党的人也不喜欢他,觉得他不专一,果真是见一个爱一个,还毫不遮掩,和渣男有啥区别呢?一钗一黛,乃是中国有文字以来无数女子中绝伦超俗的人物,竟纷纷将心意系在他一人身上,究竟看上他哪点好?
世人不喜欢,黛玉欢喜就好了,妹妹的欢喜,自然不是给世人看的。宝姐姐的选择亦如是。情之一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宝钗喜欢宝玉,或因他的天生纯良,天分好又有好的资源,只望着用自己的香气去暖化了这块顽石,破璞出玉,可惜却是一股冷香。黛玉钟情宝玉,喜的是他的真情真性,虽然恋得苦,却收到宝玉至诚又热烈的爱情。
离得近,就能有了这一种体贴。
我辈读者,离得远了,如果仍以仕途经济的眼光去看,自然看不上宝玉。宝玉之心,也不介意这个看得上。至情至性与仕途经济原本就是在两个维度上,两个维度要形成一种交集,需要有一种体谅的态度。
三十四回上,宝玉挨了打后,黛玉来看他,他长叹一声道:“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哪些人?一个丫鬟,一个戏子而已。这话若让旁人听见,真是可笑又可叹。他的这个“愚”念,曾有多少人劝他,终究不悔不改。原来在宝玉的眼里,只是在闺阁或风尘中,才觅得见真情真性,就是知己;仕途经济里,已经没有了。人人皆说贾宝玉是被脂粉繁花迷了心窍,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世人岂不是被仕途经济迷了真情真性呢?
真情真性,人皆有之。谁不曾是个贾宝玉呢?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被社会“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屈服的过程。得到了,便失去了。屈服让我们成熟,让我们晓事,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或者让我们成为了有“本事”的人,又或者,让我们成长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有的改,没的选。驯化有早晚而已。年轻人偶尔还会吐嘈,“谁还不是个宝宝呢?”但我们已经越来越少回忆起那个曾经“幼稚”的自己,以及那些“私密”的快乐了。
只有我们翻起书来。再翻起这本《红楼梦》。
何年何代,天壤之间,却仍有一处大观园,容得下贾宝玉和他的知己们。这是作者写给我们的童话。
我们如果喜欢贾宝玉,就是喜欢那个不屈服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