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在这上班两年了,工作稳定,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好得很。”昨日上午,蒙城县马集镇田桥社区百仕达公司的厂区内,身穿蓝色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公司保洁员葛芹边打扫卫生,边开心地说着日益向好的日子。
53岁的葛芹曾经有段困苦的时光,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公公婆婆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小女儿在读书,虽然儿子在县内务工有些收入,但一家五口生活的担子还是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后在精准帮扶政策的支持下,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葛芹一家享受低保、养老保险、光伏收益分红等多项扶贫政策补贴,再加上她儿子打工的收入和家里种植业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但因为家里开销大,她还想再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田桥社区党支部委员王传志把葛芹的想法记在心里。
近期,田桥社区党支部把帮弱劳力脱贫户寻找就业岗位、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标脱贫户的具体情况列出了详尽的办事清单。
“包括住房、身体健康、孩子上学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记录,我们每个月不低于4次对全社区的弱劳动力及其他‘老少病残孤’人员进行跟进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让其乐观面对生活。”王传志说,针对葛芹家的具体情况,村里帮其联系到百仕达公司,经过多次协商,该企业负责人同意给葛芹提供一份保洁员岗位,让她有稳定收入,又方便就近照顾老人孩子。
在帮助弱劳力脱贫户寻找就业岗位的同时,马集镇以增加脱贫户收入为重点,统筹考虑社区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涵盖环境卫生清扫、水塘看护、公厕管理等多类公益性岗位,努力做到人适其岗,并且实施弹性管理,让他们兼顾家庭和生产,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
“我在村里打扫卫生,除去低保金,一个月能多拿600元,够我和老母亲日常花销了。”马集镇薛湖村弱劳力脱贫户葛振皊说,卫生清扫公益性岗位让他这样的脱贫户有了稳定收入,成为“旱涝保收”的“工薪族”。
“让他们参与到乡村人居治理,不仅有效缓解了村、社区卫生清扫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提升和改善基层治理能力,凸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集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修丽介绍,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马集镇紧盯弱劳力脱贫户就业难、易返贫这个短板弱项,实施“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举措,变“输血”为“造血”,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同时,带动村容村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