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妈妈看中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白芍,这是苍术,这是陈皮、半夏……”很小的时候,从事药材行业的父亲,就教我认识各种药材的名称和功效,我说这不都是草吗,父亲说草也是药。

小学升初中那年寒假,我生病了,父亲拿回一包包配好的中药,冷水浸泡、旺火烧开、文火慢熬、过滤去渣,一丝不苟的样子,像在烹制美食。一口喝下去,苦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妈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她有一段时间,经常感到身沉无力,西医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有人推荐妈妈去看中医,妈妈去市中医院的时候,我也跟了过去。爷爷模样的老中医,把开好的处方递给妈妈时叮嘱道,有空多练五禽戏,可以治未病。半月后,妈妈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这越发让我对老中医的话产生了兴趣,五禽戏是什么戏?未病又是什么病?

后来,我才知道,五禽戏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生活习性和神态创编的养生医疗功法。练习五禽戏, 不仅能够舒展筋骨、行气活血、强身健体, 还能感受自然之美,颐养身心。

每逢假期,我都参加练习、推广五禽戏,“虎扑、鹿跃、熊晃、猿攀、鸟翔”一招一式,法于自然,身心一致。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武汉方仓医院里,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练习五禽戏,更让我感受到了五禽戏的魅力。

关于未病,其实这是中医里的一个常用的术语。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诊候》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去年,我父亲的一个50岁左右的同事因病离开了人世,没多久,我妈妈一个50岁左右的同事在医院住了很久,才捡回一条命,让我真切感受到健康真的太重要了。

或许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我想,不管哪一种幸福,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强锻炼,注重治未病,而不是等生病了才去医治,也愿我们都能如一位老中医说的那样“吃饭喷喷香,一觉到天光,笑容挂脸上,检查无异常”。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