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亳文化的当代价值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古称“谯郡”,素有“中州锁钥,南北要脊”美誉,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华北平原南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西客商过往旅居此地,南北文化经此激荡碰撞,是“涡水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了形态多元博大精深的亳文化,在安徽地方文化发展史上与皖南地区的“徽文化”遥相呼应,形成了“南有徽文化、北有亳文化”的格局。亳文化作为优秀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历史发展脉络、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的地方学问。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勤劳智慧的亳州先贤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文化,留下了形态多样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从奴隶社会的“商汤都亳”到三国时期的“曹魏陪都”、从“道家老庄”到“建安三曹”、从“华佗故里”到“药材之乡”、从“中华药都”到“华夏酒城”,亳文化历经千年传承,生生不息,其文化基因已完全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文化形态、文化品格以及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影响深远持久,其价值历久弥新,其文化观点对当代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亳文化,深刻阐释和挖掘亳文化的价值,对于加快实现亳文化的“双创”转化、促进亳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亳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亳文化记录了亳州先民生产劳作的真实场景,揭示了亳州先民生活的详细面貌,为后世留下了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亳州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1项。这些历史厚重形态多样的文化遗存,为亳州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亳州贵为中华四大药都之首,自东汉以来中药材种植已遍布涡河两岸,生产的道地中药材达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21.3万亩,其中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亳州以“药”闻名,以“药”兴市,近年来正在全力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2020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公众对中医药需求迫切,根据临床调查,重症患者中有80%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轻症患者中有90%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隔离的患者也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深刻挖掘亳文化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努力将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中医药产业优势,以此推动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亳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智慧启迪千年一脉传承至今的亳文化,承载了亳地人民的勤劳智慧,表达了亳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后人提供了探索世界改造社会的智慧力量。

从商汤为民“桑林祈雨”到曹操踏麦“割发代首”,从“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无不体现了亳州先贤治国用贤的高超智慧。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感慨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呐喊,反映了亳文化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民本情怀。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是老庄道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亳文化的核心要义,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所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植根于亳州大地的亳文化,汇聚了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探索,这些智慧探索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通的,这就为当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等治国理政实践提供了借鉴遵循。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亳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智慧仍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必将也一定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亳文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源泉活水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当前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其文化符号在一些方面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比如,老庄道家以哲理的思维解读人与社会,其思想学说反映了待人待物的态度和方式,其提倡的“勤俭节约、共生共荣、无为而治”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相通,诠释、印证和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亳文化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体现了保家爱国的民族精神,也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与升华。

四、亳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精神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因。历经千年不衰的亳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文化基因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亳文化,尤其是其中的老庄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曹魏文化、养生文化、酒文化,不仅体现了亳地人民的价值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中华民族发展以及世界文明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大力弘扬传承亳文化,深刻挖掘亳文化的当代价值,就是要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本文为2020年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亳文化的当代价值及认同提升路径研究”(QS202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