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十四年爱心送考 “益”路播撒雷锋精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王磊在高考考点外接考生上车

在亳州,雷锋车队是一支家喻户晓的公益队伍,每年中高考期间,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但作为雷锋车队队长,王磊的名字却鲜有人知。

2008年,王磊加入亳州雷锋车队;2010年,王磊担任雷锋车队队长,在做好爱心送考的同时,经常带领队员参加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开展“礼让斑马线”等志愿服务;在车队队员眼中,王磊就是个“活雷锋”,勇救落水女子、匿名向车队捐款、自掏腰包捐助贫困学生。

十四年无悔送考路

2008年,刚刚成立两年的亳州出租车雷锋车队改名为亳州雷锋车队,组成车辆由出租车变更为私家车,面向社会招募爱心车主,中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接到邀约电话时,王磊毫不犹豫地同意加入。

从第一次参加中高考送考到现在,王磊共参加了14次爱心送考。送考路上,王磊不但将每个乘坐他车辆的考生安全送到考场,还资助自己遇到的困难考生,直到他们考上高中甚至大学。

在资助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让王磊深受感动。2017年,王磊在送考时认识了涡阳县标里镇的一个小女孩,父母都已去世,跟着爷爷生活。从那以后,王磊每学期都会资助小女孩500元生活费,但一年半后,这个小女孩便不再接受王磊的捐赠,她希望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完成学业,并表示等自己毕业了也要参加公益组织,把爱心传递下去。

虽然帮助了很多考生,但王磊也有“遗憾”。2019年,王磊在合肥上学的儿子要参加高考,希望父亲能陪伴自己去考场。得知儿子的想法,王磊陷入纠结中,最终,他选择送别人家的孩子上考场。王磊的举动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送考14年,王磊没有缺席过一次,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提前请假,安排好工作交接,全身心投入到送考活动中。他帮助和资助过的人难以计数,收到的感谢信有几十封,现在这份名单仍在延长,受益人数还在增加。

“益”路播撒雷锋精神

亳州雷锋车队刚成立时,由于没有成熟的管理组织和工作规范,无论是着装还是车身标识都不统一,影响了社会的认可度,在与学校开展合作时,屡屡遭到“嫌弃”。另外,在开展爱心送考时,队员们就像是没头的苍蝇,四处乱跑,经常拉不到考生。认识到这些不足,王磊决定对车队进行“改造”。

王磊订购了带有雷锋车队标识的服装和车标,要求队员在开展爱心送考时必须穿戴和佩戴整齐,将车队按照考点进行分队,一个大队负责一个考点,每个大队指定一名队长,便于统一指挥,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雷锋车队成了各个学校眼里的“香饽饽”,每年中高考前,都会有不少学校向王磊和他的雷锋车队发出邀请。

除了接送考生,雷锋车队还在各个考点设立了服务台,开展志愿服务,免费向家长送水、提供车辆应急保障、开展交通疏导。近年来,雷锋车队开展的公益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爱心送考,还有网络文明传播、“礼让斑马线”宣传引导、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敬老院和福利院等活动,时刻在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

公益路上有苦有甜,但王磊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尤其是当他听到有人喊“雷锋爸爸”时,所有的苦和累顿时就消失了,像一辆刚刚加满油的汽车,继续前行。

匿名捐款的志愿者

不同于其他的志愿者队伍,亳州雷锋车队从不拉赞助,每次活动经费全部是队员们兑钱,大家你一百我二百……终于凑足了所需金额。但在每次清点捐款时,雷锋车队秘书长孔繁华都会发现,总有一名志愿者捐款500元,但没有留下名字。

由于钱是王磊代捐的,孔繁华询问王磊捐款者的名字,王磊说人家要求匿名不方便说。但“纸包不住火”,孔繁华最终还是发现匿名捐款者就是王磊,他不明白既然王磊已经捐款了,为什么又要偷偷再捐一次呢?王磊解释说,雷锋车队是一支纯公益性志愿者队伍,无论捐多少都是队员们的心意,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避免攀比捐款或者逼捐。

王磊家在谯城区谯东镇,家庭条件一般。每次爷爷到家里吃饭,母亲都会偷偷在爷爷碗里埋两个荷包蛋。那时的王磊不懂母亲的做法,母亲对他说:“你拿真心对待别人,别人对你也会真心,所以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王磊始终铭记着这句话。1998年国家遭遇洪灾,刚刚上班不久的王磊拿出500元捐给受灾地区。这笔钱听起来可能不多,但在当时却是王磊一年工资的四分之一。有人说王磊傻,王磊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继续做了20多年的“傻事”。

王磊的凡人善举影响了雷锋车队的每个队员。“王磊不仅是我们车队的‘雷锋’,也是我们亳州的‘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亳州雷锋车队队员刘兴伦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