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规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管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医保民生文章。
扩病种。立足“保障基本”的功能定位,居民和职工门诊慢特病分别由原53种和27种,增加10种和36种,全部扩增至63种,在扩大病种基础上,实现了我市居民和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和病种认定的政策统一。
提待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40个病种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23个病种,按Ⅰ、Ⅱ类疾病分类管理。Ⅰ类门诊慢特病年度累计支付限额提高到3000元,Ⅱ类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合规费用纳入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
强时效。拓宽病种认定渠道,通过线下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或委托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线上安徽省政务服务亳州分厅及“皖事通”APP,提交门诊慢特病认定申请,初审通过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并将认定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
建机制。建立门诊慢特病动态管理机制,每季度与公安、民政进行数据比对,对参保人员死亡的,及时调出;重点筛查监管用药过少或短期集中购药等异常情形,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取消相应待遇。同时,对待遇享受期满、康复治愈、参保关系转移等情形依规依据予以界定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