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文化社会认同提升路径研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这种“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正是高度社会认同的集中体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认同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一个民族“精神命脉”的外在表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价值体系中个人或集体界定自我区别他者所拥有的文化共同体的独特标志”。高度的社会认同既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亳文化作为优秀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一门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历史发展脉络、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的地方学问。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亳文化,尤其是其中的老庄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曹魏文化、养生文化、酒文化,详细记录了亳州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表达了亳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承载了亳地人民的勤劳智慧。经历岁月激荡以及战火洗礼的亳文化,汲取南北文化之精髓,融合百家学说之所长,熔铸了亳文化开放包容、品格厚重、富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特征,锻造了亳文化“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天人合一”“天下归心”、救死扶伤、以民为本等形象品质。独树一帜的亳文化以其厚重的文化品质及独特的精神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其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迄今为止,除了齐鲁儒家文化外,似乎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能像亳文化这样充分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坚强地支撑着中国文化的实质和精神。”植根于亳州大地的亳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世探索世界改造社会提供了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代以来,在工业文明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下,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亳文化的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遭受到了严重冲击,依附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亳文逐步丧失了往昔的风采,亳文化的社会认同也随之不断下降。与千年一脉的亳文化历史地位相比,亳文化的社会认同还比较低,加之文化遗存保护不力、文化研究力量薄弱、文化传播手段匮乏、文化教育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又降低了民众的亳文化情感依赖,严重阻碍了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包括亳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通过提升亳文化的社会认同,重塑亳文化的生态环境,重构亳文化的文化秩序,筑牢亳文化的群众基础,切实增强亳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加大文化保护力度,深挖亳文化的资源价值

遍布亳州各地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既是亳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见证,也是亳文化丰富多彩的物质呈现。一要建立亳文化名录清单。亳文化作为亳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统称,包含了历史建筑、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间传说、舞蹈戏曲、风俗民情等多个文化形态。文化部门要加大亳文化资源普查力度,尽快熟悉掌握不同文化形态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地建立亳文化名录清单。二要制订亳文化保护方案。针对亳文化的生存发展情况,依据不同文化形态,分别制订文化保护方案。不断加强物态文化的修缮维护,确保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其寿命。对非物态文化在做好影视录像保存的基础上,加快确立文化传承人,避免文化传承断层断代。三要深入挖掘亳文化的资源禀赋。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亳文化精品旅游品牌,大力开发“道源问道”中华传统文化之旅精品示范线路,加快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不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加强学术研究,不断夯实亳文化的学理基础

系统的、全面的、高水平的亳文化研究是推动亳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亳州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一要整合亳文化研究资源。在安徽省亳文化研究会的号召指引下,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积极搭建亳文化研究平台。大力支持亳州学院的亳文化研究中心等高校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亳文化研究高端人才引进,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中专业化的亳文化研究队伍。注重发挥亳州市社科联等学术团体的作用,形成亳文化研究合力。二要定期举办亳文化高端论坛等学术交流工作。充分发挥亳文化多元的文化优势,持续推动亳文化研究深入开展,通过举办全国性的老庄道家、建安文学、三曹研究、中医养生、华夏酒文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等学术会议,诠释亳文化的内涵本质,展现亳文化的时代风貌,不断扩大亳文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要建立亳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不断将亳文化与现代社会追求健康养生时尚的生活生产方式相结合,积极推动“医、药、养、游、体”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真正把亳文化研究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此促进亳州现代产业的升级换代。

创新传播方式,切实提高亳文化宣传效果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文化宣传和经典解读是激发人民群众传统文化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文化情感归属的重要渠道。一要注重亳文化故事阐释。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挖掘亳文化背后的文物故事,通过具体化、可视化、艺术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表达,提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亳文化的认知兴趣,拉近民众与亳文化的距离,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亳文化的情感归属。二要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亳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不断丰富亳文化的传播形式,广泛宣传亳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内涵价值,为亳文化弘扬传承夯实舆论基础。三要借助新媒体、网络等传播手段。要广泛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表达方式亲民、形式新颖活泼的传播特征,充分发挥网络、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积极采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通过开展亳文化网上专题展览、亳文化数字博物馆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亳文化网上宣传,加快形成亳文化线上线下互动的传播格局,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的亳文化历史记忆,提升亳文化的宣传效果。

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牢固树立亳文化传承自觉

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和希望,未来的一代有怎样的文化观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和国家的未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终究要靠青少年来担当。一要加强亳文化学校教育。教育部门要极力扭转重知识轻价值的教育局面,在课程教育中要不断加强亳文化的教育渗透,增加亳文化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培训,不断提升青少年的亳文化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二要重视亳文化家庭教育。家长要深刻认知到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尽快改变自身对亳文化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适当融入亳文化元素,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庆祝展示亳文化的风俗民情,通过亲自教授传统礼节,将亳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三要树立亳文化传承自觉。对青少年自身来说,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亳文化的知识技能,学深悟透亳文化的精神内涵,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承者。【本文为2020年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亳文化的当代价值及认同提升路径研究”(QS202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