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主心骨” 群众“贴心人”——记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蒙城县庄周街道马店社区党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住着小别墅、吃着大食堂、聚会在礼堂……如今,蒙城县庄周街道马店社区的居民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但在2010年时,马店社区还是一个垃圾乱丢、污水横流的偏僻村庄。

马店社区发生蝶变的原因是,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战斗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蔬菜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9年,马店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021年,马店社区党委被授予“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马店社区党委现场听取群众意见

新村怎么建 群众说了算

走进马店社区,一幢幢小别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河边绿树成荫,桥边鲜花争艳,村民闲暇时或到书香村居里读书,或到文化大礼堂看演出。晚上,成群结队的群众相约中心广场,在翩翩起舞中结束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舒适的生活环境得益于马店社区美丽乡村建设。2009年,马店社区党委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开始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但新村建设开局不顺,很多村民安土重迁,又担心新村建设时无法照顾自身利益,因此不愿搬离旧居,不配合社区工作。

针对这些情况,马店社区党委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群众积极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助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马店社区社区党委邀请了32名老党员、新乡贤、居民代表,牵头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管委会,负责监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建房审批、征地拆迁、施工安全、建设质量等工作,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事情群众管,极大地调动村民的建设热情。

“‘管委会’对新村建设负总责,社区党委做好‘监督员’、‘指导员’和‘服务员’,这样既能保障群众利益,又能保证新村建设不走样。”马店社区党委书记崔振友说,通过这项制度创新,新村建设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新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社区党委坚持制度管人,阳光操作,任何人无权私自安排一处宅基地,都能按照要求按程序申请建房,这让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社区党委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做思想工作,从情面上化解了一批;通过“五老”化解组、“两代表一委员”讲道理,化解了一批;通过法律顾问释法、讲法等,化解了一批,多措并举,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村民侯立民因新村房屋面积减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比较排斥。“管委会”向他解释,老房子虽然面积大,但布局不合理。新房怎么建,村民说了算。只要不改变外立面,可以自己找施工队,对内部结构自由组合。侯立民有些心动。“管委会”又带他到刚刚露出雏形的新村参观,便利的公共设施,优美的环境,干净整洁的卫生,让他彻底放下了抵触情绪。很快,侯立民就向社区申请了宅基地,建设新家。

新村虽好,但还要管好。为了破解新村管理难题,马店社区党委成立了新宏驿物业管理公司,并将支部建在物业公司上,通过“党建+物业”,发挥党组织引领群众工作优势,把物业打造成为党的政策宣传队、服务群众的工作队,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目前,物业公司拥有2台打草机、1台洒水车、1台清扫车、1台抽粪车和多辆三轮、四轮工具车,每天为新村600多户的村民提供道路保洁、垃圾清运、上门维修等服务。“我们的物业公司暂时免费,等群众满意了再收物业费。”崔振友表示。

依托区位优势 发展蔬菜产业

马店社区位于蒙城县城乡接合部地带,下辖20个居民组,总人口4727人,耕地面积5900亩。过去,村民“守着金山要饭吃”,很多村民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种地的村民仍然种植传统农作物,离城近的区位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马店社区党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特色产业。目前全社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形成春提早、秋延后、夏遮阳、冬增温的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相配套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拥有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11家、国家级种植合作社1家。

马店社区的蔬菜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瓶颈”也很明显,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种植技术都陷入停滞状态。怎么打破这种局面呢?马店社区党委认为,只有引进蔬菜龙头企业,才能克服目前的“瓶颈”,取得进一步发展。

今年6月份,由蒙城兴农公司与江苏绿港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兴农绿港蔬菜种植基地在马店社区奠基。项目建成后,年产蔬菜约达2.13万吨,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年培训蔬菜种植人员1000人次。崔振友表示,兴农绿港给马店社区带来的不只是资金和就业,更重要的是,它将对当地蔬菜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兴农绿港将投资建设的蔬菜科技大棚租给村民使用,并提供种苗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化管理、蔬菜销售等服务,解决了村民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难题。由于是新模式,不少村民不敢尝试。马店社区党委了解情况后,鼓励党员带头承包,为群众做好示范引领。“我之前到山东寿光参观过蔬菜科技大棚,全程智能化操作,甩咱们这里一大截。所以,我很看好科技大棚的未来,已经与兴农绿港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党员纪学凤说。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已经有5名村民报名承包科技蔬菜大棚。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离不开党建引领。马店社区党委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工程”和“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党员要走在群众前面,发展蔬菜种植更要如此。”党员侯振表示。2005年入党后,侯振时刻牢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面积最大时达到上百亩,还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

此外,马店社区党委还争取上级资金,为村民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和86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园,方便农户们进行蔬菜储藏及销售,不断推动蔬菜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如今,马店社区蔬菜产业链效应已经显现,“马店”牌蔬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品牌,远销江、浙、沪等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上升,年均增幅超过20%,2020年突破10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近20%。

办事不出村 问题好解决

“开饭了!”7月21日中午12点,在马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名80岁以上的老人吃着喷香的饭,脸上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一天两顿饭,只要两块钱,一荤一素,每天还不重样,到哪去吃这么实惠的饭?”80岁的李素美高兴地说道。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大民告诉记者,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将近20名,80岁到90岁的老人每天只要缴纳2块钱即可,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还免费送饭上门。每到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服务中心还会举办联欢会,为老年人“加餐”。

新村建设时,马店社区党委就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相继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中心、农家书屋、法治广场、文化长廊、大礼堂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开展文艺演出、阅读学习、交流谈心提供平台,还把村部打造成为群众“有事办事,没事来玩”的地方,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新村不仅住着舒适,群众办事也方便。马店社区党委实施党建暖心工程,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每年为群众“跑腿”代办事项2000余件;设立村级“说事室”,村两委负责轮流值班接待老百姓“说事”,年均接待群众472人,群众满意率达99.5%;扎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党员一对一帮扶”志愿行动,发动社区36位党员干部与25位困难群众结成“亲戚”,促进邻里间互帮互助,形成社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党员马新明和88岁的村民桂淑玉结成“亲戚”。桂淑玉老伴去世,儿子在外地打工,本人又行动不便。马新明开车拉着桂淑玉来到县城,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俺这个‘亲戚’比真亲戚还亲。”桂淑玉感动地说。

作为基层党组织,马店社区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马店社区党委以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为依托,同时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开展“党建+网格”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双网合一”,构建“党委服务支部、支部服务网格、网格服务群众”的工作新格局,将4个中心党支部、12个党小组、126名党员融入其中,通过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解决群众困难,推动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和党建网格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都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党员和‘邻长’各有所长,在开展工作时各有优势,他们既交叉使用又相互配合,共同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崔振友表示。   

马店社区新村

快评

振兴路上,当好“主心骨”

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村党组织扎根基层、直面群众,是群众值得信赖的“主心骨”,必须练得一身真本事,才能当好这根“主心骨”。

马店社区党委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优机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村庄发展和基层治理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发展的“桥头堡”,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有了坚定的“主心骨”,相信马店社区乡村振兴路会越走越宽,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