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担当 当好执法“守门员”——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胡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从青春年华到年逾不惑,从警17年来,他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秉承法治理念,坚守执法为民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推进法治亳州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就是“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胡军。

由于表现突出,胡军先后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被市公安局荣记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5次;2009年10月获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2013年1月被市公安局、市人社局评选为“药都好警察”;2015年3月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2014年度“优秀人民警察”;2021年2月被省公安厅命名为2020年度全省公安机关“杰出人民警察”。

胡军(中间)正在和同事讨论案情

为法制撸起袖子加油干

2004年,胡军辞去律师工作,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胡军说,他更喜欢警察这个职业带给他的信念感。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他认真审阅每一份卷宗材料,梳理每一个环节,在公正谨慎、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确保每一起案件的顺利报捕起诉。胡军说,在工作中,他总是会想:“如果我还是律师,我会怎样?”这让他可以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2017年,胡军正式接手高新分局法制大队工作。他首先从制度上严格了分局的审核制度,达不到要求坚决不审核通过,同时加强了分局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并亲自进行考评和复核。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他卷起了铺盖,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住进了法制大队,并利用国庆假期编写了《行政案件办案指南》,将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的法律程序、法律依据以及常规做法和常见错误,按照流程一一列出,供民警参考查询,通过开展培训和印发手册的方式组织民警学习,促进民警迅速提高了执法素质。为了方便指导民警办案,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民警的咨询,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不管是疑难案件还是复杂警情,他都耐心细致地解答,不知不觉成了分局的“法律资源库”。

在胡军的带领下,高新区分局执法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8年以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刑事案件批捕率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行政诉讼胜诉率达到100%,2019年在全市法制大练兵竞赛中,高新区分局法制大队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扫黑挑起担子勇向前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胡军更是拿出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力为扫黑除恶工作提供法律指导,确保高新区扫黑除恶工作力度迅速提升。他创新工作思路编写了扫黑除恶知识“一口清”,将黑恶案件线索的受理范围和我市的打击重点涵盖其中,深受民警和群众喜爱。2018年以来,胡军先后组织了扫黑除恶业务知识培训4场,培训分局民警和经开区党员干部200余人,审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160余条,审批黑恶团伙案件37起,协调检法机关会商案件7次。邀请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办理的涉黑涉恶套路贷案件,并亲自担任该案内勤组组长。

在该案办理中,胡军坚持认真审阅每一份卷宗材料,指导办案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询问受害人40余人,调取银行流水50余份,收集合同、照片等各类书证400余份。为了保证案件办理的及时性,“五一”假期专案组全员放弃休息,作为内勤组长的胡军更是身先士卒,主动放弃陪伴还有30多天就要高考的女儿,带病坚持加班工作,每天召开案件“碰头会”,指导侦查方向,合理安排警力,充分发挥了专案内勤的核心作用,保证了该案顺利报捕起诉。

身为法制“守门员”,从警17年来,胡军一直奋斗在公安工作一线,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彰显警察本色。征途漫漫,胡军将继续沿着这条漫长而曲折的法制道路,奋力前行,带动引领更多的办案民警,共同托举起法治守护平安的“大梦想”。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