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内八针:一根针灸针 传承五代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黄红军与他的黄家内八针针具

针灸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利用锐利的小石片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来治疗疾病。在亳州,流传着一种名为“黄家内八针”的针灸技法,近日入选我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潜心研究 对针具进行改良

黄家内八针是古代针灸技法中传承至今且保存完整的一种,主要功效为调节人体平衡,疏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如今,黄家内八针已经传承至第五代,39岁的涡阳人黄红军和他的妻子唐秋丹均为第四代传承人。几年前,他们一家人从涡阳搬到了市区,目前在市区光明东路经营着一家主要以针灸为主的养生馆。8月17日,记者来到这家养生馆,看到黄红军正在给几名客人进行针灸治疗。

黄红军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放着一些针灸针。他向记者介绍,黄家内八针早期使用的针具是由竹子打磨而成,使用时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经几代人潜心研究,对针具进行了改良,现在使用的针具分为金、银两种,长度约15-24厘米,直径约0.6-1.2毫米。此针具与之前的竹针相比更容易消毒,且疗效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只见黄红军取出针灸针,对准客人腰部的穴位,用娴熟的技法扎了进去。据介绍,该针灸疗法可对人体机能进行全面调节、修复和提高,运用捻、转、刺的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黄红军正在为患者针炙

世代相传  已有五代传承人

根据传承谱系的记载,黄家内八针的第一代传承人为黄老先生,人送外号“黄一针”。在20世纪初期,黄家内八针在涡阳陈大镇及周边乡镇颇有盛名。

祖制要求该针灸技法只能在黄家世代相传,“黄一针”行医至95岁,传于儿子黄从信。黄从信又传给自己的儿子黄浩白。之后,黄浩白也以祖制为训,默默行医,受限于祖制及技法教学难度等原因,此针法一直未向社会公开。现黄浩白又将此针法传于自己唯一的儿子黄红军。之后,黄红军和妻子唐秋丹掌握了这门技艺,成为第四代传承人。从小跟随父辈学医,在潜移默化中,黄红军对黄家内八针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结合对现代中医针灸理论的学习,黄红军对黄家内八针技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此针法的传承和发扬更加充满了信心。

亟待保护  传统手艺不能断代

近年来,黄红军已经累计投资20多万元用于深造学习、店面改造、针具改良提升等。目前,黄红军仍准备继续投入资金,加大对祖传黄家内八针相关资料的学习、整理、研究,提高技法水平。在接受采访时,黄红军表示,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不能在自己这里断了代,正在逐步将手艺传授给儿子,让他成为第五代传承人。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非遗项目,涡阳县相关部门也曾组织黄家内八针传人传授技艺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中医文化活动等。作为传承人,黄红军则希望,对黄家内八针的疗法继续挖掘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理论体系,使更多的病人受益。他将注重培训并加强交流,传承好黄家内八针技法,使这项非遗项目更加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