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芜现代产业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推进盘活提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聚焦现代产业再造,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推进“双招双引”

截至9月底,亳芜现代产业园区除2.5产业园和人力资源产业园签约项目外,园区共签约项目67个,协议总投资265.0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9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新签约5-10亿元项目9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12个。已落地开工工业项目26个,今年新签约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工业项目,已投产8家。通过招才引智,与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安徽(亳州)研究院;与扬子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发展、模块化布局”的理念,精心培育打造了“十大特色产业园”。2.5产业园已正式开园,确立了建筑业集聚区、商务结算、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类型布局。从深圳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按照全产业链模式,谋划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园。2.5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A区、B区,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从谋划创意、开工建设到投产见效,均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创造了“亳芜速度”。其中2.5产业园力争年内税收超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力争两年达百亿产值。

现代产业再造

园区结合亳州产业需求,发挥芜湖产业优势,推动亳州产业基础再造。依托华韵本草中医药产业园、阳光诺和等知名药企作为“链主”,推动传统中药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承接芜湖产业分工和溢出,以奇瑞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拉动,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用政策和环境,吸引比克电池、捷普盛科技、厘米科技、亿昇达科技等深圳企业入驻园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在发展理念、工作机制、优化环境等方面,努力与长三角等高对接,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业项目“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园区事务代表”、“办不成”问题专项调度等创新做法。其中,“免申即享” 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并入选长三角创新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