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间房屋纠纷 牵动7方介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父母的两间房子盖在了儿子的宅基地上,父母出了钱,儿子出了地,房子的所有权属于谁?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久而久之,父母与儿子因此反目成仇、大动干戈,还惊动过公安“110”,这一闹剧发生在涡阳县的星园街道赵瓦房村,而且一闹就是四年。

在皖西北的农村,这应该算是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亳州市纪委监委下派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却紧紧抓住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事,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专心致志地去解决,同时,举一反三,因势利导,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直观生动的法治课,通过广泛传播辐射,收到了教育一片的显著效果。

11月18日上午,赵瓦房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工作队的同志来了,公检法的警官检察官法官来了,村法律顾问来了,“两委”成员和乡贤也来了,当事双方的其中一方也准时到场。县里派来驻村的选调生肖教育主动搀扶着当事方年逾古稀的老人,还不时地端茶倒水。

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戴虎主持了这次特殊的对话会。村“两委”负责人介绍情况,当事方陈述诉求,公检法三家分别亮明态度,律师拿出具体意见,工作队最终定调拍板、明确处理方案。之后,利用微信视频通话方式,连线了在异乡务工的当事双方的另一方——儿子。仅仅一个上午,这场旷日持久的家庭纠纷得以化解,皆大欢喜。

当事方离席后,与会人员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该案例的看法和见解。驻村工作队队长戴虎表示,今后将切实加强长效保障机制,为群众办实事,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