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健身圈”悦享健康生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居民刘洪才正在社区文体中心锻炼身体

亳州新闻网讯 在市区,从走出家门到最近的健身场所,需要多少时间?答案是“不超过15分钟”。

“我是每天都来锻炼,杠铃、哑铃、跑步机……这里面的健身器材都玩过。”12月14日早上,在市区市府南路站前社区文体中心,正在力量训练区锻炼的刘洪才说,文体中心健身器材齐全,环境干净整洁,他已经连续来了将近两年。

刘洪才是个健身达人,57岁的他看着像个三四十岁的小伙子。他说,以前市区健身场所少,只有健身房可以去。这几年,市区建设了不少社区文体中心,他家门口就有一个。现在,健身终于不用再跑到健身房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快乐。

记者看到,当天虽然是工作日而且是上班时间,但健身房里已经有不少市民在锻炼身体,既有退休的老同志,也有热爱运动的年轻人。“每天下班时间才是锻炼高峰期,如果到了周末,健身房里的人就更多了。”站前社区文体中心工作人员闫笑说。

除了健身房,站前社区文体中心三楼还设有全民运动综合馆,包含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场地。“每天晚上,这里是整个文体中心最热闹的地方。社区经常在这里举行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闫笑对记者说。

锻炼累了或者不想锻炼的居民,可以到一楼的共享书屋休息、看书,这里有2500册图书供选择。63岁的王祖宝正在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读书,是一种享受。”王祖宝家在蚌埠,目前在亳州看孙女上学。从上学到放学的这段时间,他就来到站前社区文体中心看书,心情很是惬意,而且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目前20个社区文体中心已经有12个对外开放,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我们的定位是打造成全龄段的健身、阅读、娱乐中心,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身养生服务。”市区文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张昊介绍,在社区文体中心不仅有几十种适合中青年的健身设备,还提供了老年人专用的健身器材。文艺培训区和免费图书阅览区更是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满足了他们在文化休闲方面的需求。

前些年,市民锻炼健身的地方屈指可数,仅魏武广场、曹操公园等几个地方可去。近几年,我市抓投入、清欠账、补短板,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设占地207亩的市体育公园、占地123亩的市体育馆、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等市级体育场馆420片,打通体育设施场地配套建设的“断头桥”“断头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

■小贴士

“15分钟健身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在公用地块、闲置用地上建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气排球、网球、五人制足球场等420片场地,在小区内外安装735套健身路径,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50家室内健身俱乐部,建成投用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新建78个社会足球场,规划20个社区文体中心已有12个对外开放,市级完成中型体育馆、中型体育场、中小型游泳馆、综合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五个一”建设。

未来五年,我市将继续完善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设施体系,深入推进中心城区社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场地建设,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