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或将建设引江济淮风景廊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2月21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合肥开幕。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张万方作的关于《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说明。根据《草案修改稿》,我省或将制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引江济淮风景廊道,加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

制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化旅游规划

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明确省政府制定引江济淮沿线文化旅游规划,统筹文化旅游发展,有利于统筹配置工程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工程沿线文化旅游事业协调、联动、融合发展。《草案修改稿》增加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化旅游规划,统筹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引江济淮风景廊道。

加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

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明确省政府制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有利于一体化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工作,保障工程水质量,促进沿线生态环境净化美化。《草案修改稿》增加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廊道,保障工程水质安全。

加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为有效控制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工程沿线水环境质量,保障工程供水水质,《草案修改稿》增加规定,引江济淮工程沿线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和替代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记者 汪乔 史睿雯)

(责任编辑:张站伟)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