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发布1月份应急预警提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0日,市安委办、市防灾减灾办联合发布1月预警提示。

预警显示,我市1月常年平均降水量22.2毫米。历年1月降水量最多的是202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2.9毫米,较常年偏多3倍以上;最少的是1976年,全市无降水。1月常年平均气温1.5℃。历年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1969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7℃,较常年偏低3.2℃;最高的是2014年,全市平均气温为4.3℃,较常年偏高2.8℃。

预计1月全市雨雪量20~40毫米,较常年偏多3成以上,降水的月内变化特征明显,前期偏少、后期偏多,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月极端最低气温-9.0~-11.0℃。预计1月主要有4次较为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同时伴有雨雪天气,分别出现在上旬中期(4-5日)、中旬(15-16日、19-20日)和下旬后期(28-30日)。预计1月发生阶段性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并可能伴有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市安委办、市防灾减灾办提示,

安全生产方面要注意:

一是预防火灾事故。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是火灾事故频发期,特别是商贸市场、宾馆酒店和大型娱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因电气设备及线路老化、用火不慎、建设工程内外墙体施工和装饰因违规动火等极易引起火灾。要加大对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地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查封生产车间、仓库、宿舍混合在一起的“三合一场所”。

二是预防交通事故。交通管理部门及公众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春运交通安全。要落实防冻、防滑、防雾、防火等具体措施,及时对车辆制动、转向、行驶系统及有关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工作,保证刹车、转向、灯光等系统工作正常。

三是预防施工事故。下雪天气以及工作地有积冰的,一般不允许登高作业,施工作业时必须将积水或积雪清除,采取防滑措施,并佩戴好劳防用品;做好工器具的固定、防掉落措施,对生产现场的高空挂物、各类标志标牌等进行检查。做好水管、料管和风管的保温工作,防止机械设备冻坏影响生产。

四是预防触电事故。加强对临时线路、生产和作业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消除电气设备破损、裸露、老化等风险,清理乱拉乱接、保护设施与设备不匹配等违章用电现场,重点检查要害部位的变压器、电机、铁壳开关、配电箱、绝缘保护等装置。

五是预防燃气事故。紧盯燃气生产、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全过程各环节,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使用燃气的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因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应关闭好燃气管道阀门,防止软管被鼠害发生燃气泄漏。

六是预防其他事故。加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氯气等气体使用安全管理,落实有关通风换气和配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等安全防范措施。严禁进入未经空气检测合格的封闭空间。

防灾减灾方面要注意:

一是注意低温冻害。各地要加强越冬作物和在地蔬菜的管理工作,及时铲除大棚积雪,谨防低温冷冻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是注意旱情发展。持续做好雨情、旱情、墒情监测预报,加强会商研判和农技服务。如旱情显现,适时开展农田灌溉补墒工作。

三是注意防寒保暖。防范强降温对人体健康和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燃气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是注意森林防火。切实加强火源控制,加大力度惩处私自烧荒等违法行为,及时劝阻林内吸烟、烧纸、焚香等不文明行为,最大限度降低野外违规用火带来的风险。

记者:赵琳琳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