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产业兴旺添活力 美丽乡村俏“梨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治理后的沟塘

亳州新闻网讯  走进蒙城县漆园街道太山村梨园新村,公园似的健身休闲广场上,儿童在嬉笑追逐,老人在谈笑风生,年轻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喜笑颜开。

太山村是蒙城县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实施后,太山村梨园新村被列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先后实施了基础设施补短板、建桥修路、污水治理、绿化、硬化、亮化、厕所革命、疏浚塘等工程,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泥半腿、污水靠蒸发、厕所随意搭”的现象一去不返。治理后的梨园新村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新面貌,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梨园新村还在留住“乡愁”上下功夫,在百年梨园上做文章,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历史古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做到一村一景、一处一韵,通过依法就势、就地取景的方法,利用废旧瓦片、砖块石头、树枝竹子、石磙、石磨打造小节点、小景观,留守乡愁,以“精神富”带动乡村大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美丽乡村不仅要景美,还要发展好产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太山村党委书记许梅表示,太山村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招商引资安徽木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果树、瓜、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等多元生态富民产业,解决了当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脱贫户就业增收难的问题。

如今的梨园新村,一排排整洁划一的民舍、纵横交替的水泥路、一座座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大棚,在希望的田野上,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及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路沟塘周围风景树、花卉还有绿色植被,矗立在路边的像卫士般的路灯、水清岸绿的景观塘……随着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梨园新村的“颜值”越来越美,“气质”越来越靓,一幅景美人和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丽宜居的乡村魅力正不断迸发。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