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里收获忙
亳州新闻网讯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在谯城区十八里镇洪庄蔬菜大棚基地,10多名“钟点工”正忙着采收莴苣。切根、去叶、打捆、装箱,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一捆捆莴苣整齐地摆放在大棚里,等待着装车外运。
“目前市场蔬菜需求量增加,正是销售莴苣的好时机。趁着天气晴好,组织工人采收莴苣,装车运到江苏扬州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还有收货商上门进行收购。”大棚基地负责人杨佳一边收莴苣,一边高兴地说,市场行情不错,销售价格比去年高一倍,每公斤3元左右。一个大棚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收益约6000元。春节前销售了大部分,还剩余一部分,腾出茬口准备种西瓜。
杨佳是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人,30岁刚出头的他已经在外地打工好多年了,在家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2020年返乡创业,租赁洪庄村79座扶贫大棚,种植莴苣、西瓜、菠菜等,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给洪庄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在基地打工的都是周边的村民,在家闲着没事干,吸纳他们到基地干活,还能照顾家。平时固定工人有6人,忙的时候有10多个,固定工人每月2000多元工资,临时聘用的一天70元左右。”杨佳说,“自己干点事业不能忘记乡亲们,要带领他们一起致富。他们不懂技术,我手把手教他们,让他们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
“我在这里打工两年了,杨老板待人特别好,从来不拖欠工资,一月2000多元,花不完,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蒋李村村民吴秀敏笑着说。
据该镇分管农业负责人介绍,洪庄扶贫大棚政府投资314万元,建设大棚79座,占地110亩。租赁收益用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谯城区十八里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产业当作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来抓。通过土地流转扶持种养大户,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逐渐形成了以药材、蔬菜、水果、养殖、花卉为主的特色经济,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