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返乡探亲的亳州籍维和战士讲述南苏丹见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维和战士李伟康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利辛县王人镇太原村后店的李伟康回乡探亲。这位在南苏丹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的战士受到了家乡人的热烈欢迎。

李伟康于2007年12月应征入伍,认真学习,苦练本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20年8月,他得知部队选派人员去维和时,便主动向上级递交了申请。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成了第七批维和部队战士,并于2020年12月和战友奔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海外维和并不如一些人想象中那样四平八稳,总有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李伟康说,他们经常在枪声中入睡,在炮声中惊醒,“特别感慨在国内和平的日子真好。”

李伟康主要的任务是保障700名兄弟姐妹的日常用水,他和战友每天往返于营地与白尼罗河之间,风雨无阻,一年下来安全行驶总里程20000余公里,取水25万余吨。

拉水护卫任务看似简单,实际并不轻松。全副武装坐在一个没有空调的车里,头顶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路颠簸,汗流浃背,如果想打开车窗吹点风,就要大口吃土,随身携带容量为3升的大水杯经常不够喝……

除了酷热和极差的路况,执行拉水任务的官兵精神上需要时刻高度集中,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李伟康介绍,他们在执行任务途中经常遇到有人拦路、有人碰瓷、有人扒车、有人向车队投掷石块等意外情况。由于常年高温少雨,南苏丹的蚊虫肆虐,李维康他们上哨的时候需要配戴防蚊手套和防蚊帽。

来到南苏丹任务区,战士们目睹了这个国家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民众乞讨。“与咱们国内的生活形成了强烈反差,我们大家都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李伟康感慨地说。

交通意外、恶劣环境带来的伤病考验、当地少数人针对联合国人员的恐怖袭击、不可预知的民众不满情绪……“平时就是战时,哨位就是战位,执勤就是战斗。”李伟康说,维和之路虽然充满艰险,但自己感觉很幸运能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