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齐上阵 同心战疫上一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喂,白银,你刚回来,集中隔离期间要好好休息,不要挂念家里,我和孩子都很好。”“我回来后,按照院领导的统一安排,入住龙华迎宾馆进行集体隔离,吃住都很好,不要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这是4月13日怀会安和爱人候白银的一段电话通话内容。

怀会安,现年37岁,是一名中共党员,任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疫情防控等工作。候白银,现年36岁,入党积极分子,任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近期两度援沪,助力上海疫情防控。


做有温度的“防控员”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怀会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迅速奔赴工作岗位,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尤其是在“外防输入”上下足绣花功夫。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每当郭楼村有外地返乡人员的信息,怀会安会带领党员干部,立刻做好户情档案登记和跟踪观察。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干部就应该处处为群众着想,密切关注外地老乡,叮嘱大家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非必要暂时尽量不要返回。”怀会安介绍,如发现要求返乡的村民,尽力劝说不要返乡;如急需返乡的,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解其具体位置、详细信息、是否有随同人员、安康码是否正常、行程码是否带星等方面信息,以便拟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牛集镇按照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于返乡人员,通过多管齐下的工作方法,做到及时管、不漏管、有效管,做好居家人员的管控工作。怀会安每天都要跟隔离群众打交道。

“你好,要做好自我隔离,不要外出,非必要不要和别人接触。这既是对你本人的负责,也是对亲戚朋友的负责。”在隔离村民家门口,怀会安边向隔离人员递送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剂等边告安慰说,村里每天都会来送生活用品,医护人员会按时做核酸检测。

候白银正在上海小朋友做核酸采样

做温暖的守沪“大白”

候白银是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主管护师,也是名入党积极分子。她主动请缨加入了亳州市援沪医疗队,先后两次参加援沪任务。

每次到达上海后,候白银来不及休整就要投入核酸采样工作,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她和19名队友完成了2万多管检测任务。完成检测任务后,她要立即随车返回亳州。

在返程路上,候白银发短信对怀会安说:“我们心有朝霞,梦有城堡。基层干部保护一方平安是本职;而作为一名80后白衣天使,要有爱心、勇气和担当精神,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扛在肩上,愿援‘沪’健康,‘皖’美收官。”

“4月9日,是候白银第二次奔赴上海增援抗疫的,核酸采样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汗水湿透了隔离服。”怀会安心疼地介绍说,候白银接到指令后没来得及换棉衣就出发了,由于上海气温高,再加上工作时间长,换班后的她瘫坐在椅子上,险些中暑。

为了让候白银在上海安心工作,怀会安会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安排好,默默承担起妻子后勤保障的重任。最近,候白银对怀会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她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白衣天使,只要国家需要、疫情防控需要,她会随时准备上“战场”。


怀会安(中)上门了解居家隔离人员情况

携手共筑安全屏障

对怀会安和候白银夫妻来说,爱已经不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多的是奉献与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并肩作战,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但都在为人民群众筑建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这两天孩子一直哭着说,她想妈妈了,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十四天还有几天?”怀会安的母亲陈文英总是安慰6岁的小孙女说,妈妈很快就够十四天了,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家里有爷爷奶奶照顾陪你,还有爸爸接送你上学,大家都一样爱你。”每次和女儿视频通话,候白银都会这样对她说,“等疫情结束了,爸爸妈妈带你去上海迪士尼,看看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疫情面前,基层党员干部不退,白衣天使不退。怀会安和候白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携手甘做“逆行者”,用最坚定的步伐和默默的付出与疫情抗争着,他们也是无数抗疫一线工作者中的缩影,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同心抗疫,静待花开。

记者:李鹏 通讯员:武清海 文/图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