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抗疫 “战地”情更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怀会安 候白银  你做守“沪”者 我做“防控员”

候白银正在为上海小朋友做核酸采样

“喂,白银,你刚回来,集中隔离期间要好好休息,不要挂念家里,我和孩子都很好。”“我回来后,按照院领导的统一安排,入住龙华迎宾馆进行集体隔离,吃住都很好,不要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这是4月13日怀会安和爱人候白银的一段电话通话内容。

怀会安,现年37岁,是一名中共党员,任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疫情防控等工作。候白银,现年36岁,入党积极分子,任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近期两度援沪,助力上海疫情防控。

做有温度的“防控员”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怀会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迅速奔赴工作岗位,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尤其是在“外防输入”上下足绣花功夫。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每当郭楼村有外地返乡人员的信息,怀会安会带领党员干部,立刻做好户情档案登记和跟踪观察。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干部,就应该处处为群众着想,密切关注外地老乡,叮嘱大家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非必要暂时尽量不要返回。”怀会安介绍,如发现要求返乡的村民,尽力劝说不要返乡;如急需返乡的,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解其具体位置、详细信息、是否有随同人员、安康码是否正常、行程码是否带星等方面信息,以便拟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牛集镇按照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于返乡人员,通过多管齐下的工作方法,做到及时管、不漏管、有效管,做好居家人员的管控工作。怀会安每天都要跟隔离群众打交道。

“你好,要做好自我隔离,不要外出,非必要不要和别人接触。这既是对你本人的负责,也是对亲戚朋友的负责。”在隔离村民家门口,怀会安边向隔离人员递送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剂等,边安慰说,村里每天都会来送生活用品,医护人员会按时做核酸检测。

做温暖的守沪“大白”

候白银是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主管护师,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主动请缨加入了亳州市援沪医疗队,先后两次参加援沪任务。

每次到达上海后,候白银来不及休整就要投入核酸采样工作,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她和19名队友完成了2万多管检测任务。完成检测任务后,她要立即随车返回亳州。

在返程路上,候白银发短信对怀会安说:“我们心有朝霞,梦有城堡。基层干部保护一方平安是本职;而作为一名80后白衣天使,要有爱心、勇气和担当精神,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扛在肩上,愿援‘沪’健康,‘皖’美收官。”

“4月9日,是候白银第二次奔赴上海增援抗疫的日子,核酸采样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汗水湿透了隔离服。”怀会安心疼地介绍说,候白银接到指令后没来得及换棉衣就出发了,由于上海气温高,再加上工作时间长,换班后的她瘫坐在椅子上,险些中暑。

为了让候白银在上海安心工作,怀会安会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安排好,默默承担起妻子后勤保障的重任。最近,候白银对怀会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她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白衣天使,只要国家需要、疫情防控需要,她会随时准备上“战场”。

携手共筑安全屏障

对怀会安和候白银夫妻来说,爱已经不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多的是奉献与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并肩作战,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但都在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这两天孩子一直哭着说,她想妈妈了,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十四天还有几天?”怀会安的母亲陈文英总是安慰6岁的小孙女说,妈妈很快就够十四天了,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家里有爷爷奶奶陪你,还有爸爸接送你上学,大家都一样爱你。”每次和女儿视频通话,候白银都会这样对她说,“等疫情结束了,爸爸妈妈带你去上海迪士尼,看看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疫情面前,基层党员干部不退,白衣天使不退。怀会安和候白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携手甘做“逆行者”,用最坚定的步伐和默默的付出与疫情抗争着,他们也是无数抗疫一线工作者中的缩影,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同心抗疫,静待花开。(记者 李鹏 通讯员 武清海 文/图)

王瀛波 陆银燕  你援“鄂” 我守“沪”

陆银燕为上海居民进行核酸采集

亳州新闻网讯   “我也要像爱人一样冲在前线,站在战场上,感受感受那时候的他。”正在支援上海战“疫”的安徽援沪医疗队亳州分队队员陆银燕告诉记者。

这几天,陆银燕正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为当地居民做核酸采样,工作间隙还要熟悉进入方舱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为进入方舱医院做好准备。她是第二批即将进入方舱医院的蒙城医护人员。此前,蒙城已经有15名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医院开展工作。

说起支援上海,陆银燕说:“医院发出支援上海的号召后,她和爱人同时报了名。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都想冲在最前线。”除了白衣天使肩负的使命,陆银燕还受到爱人王瀛波支援武汉事迹的激励。

2020年,王瀛波两次逆行,支援湖北武汉疫情阻击战。“作为他的妻子,我不能落后。”陆银燕说。

到达上海后,陆银燕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每天按照援沪医疗队的安排给当地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为涉“阳”楼道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入户进行核酸采样。虽然每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穿梭于楼道小区之间很辛苦,但是来自上海人民的善意让她很感动。

陆银燕说:“为上海市民做核酸采集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谢谢。遇到军人,还会给我们敬礼。他们都非常尊重我们一线医护人员。”其中,最让她感动的就是收到了一件小礼物。“一位小女孩送给我一个粘土做的大白,还写了一张小卡片,感谢我们的付出。我觉得,我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对于妻子陆银燕支援上海的行为,王瀛波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她平时在单位经常参加核酸采集,到那边也是发挥她的特长。我会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让她在那边能够安心工作。”王瀛波说,“两个女儿对我们的行为很自豪,还把我们当成自己的榜样。”

再过几天,陆银燕即将进驻上海方舱医院。在那里,她将和爱人王瀛波一样,践行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为上海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李鹏 通讯员 楚朋朋)

李云飞 丁佳慧  你上“前线” 我守防线

李云飞正在对居家隔离户进行标记

亳州新闻网讯  “你好,开一下门,核酸检测了。”4月11日,李云飞、丁佳慧夫妻一个在利辛县巩店镇王店社区正忙着帮助返乡人员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另一个则在巩店镇韩寨村对疫情防控信息进行核实。

自1月4日起,李云飞已连续在一线工作近100天,从驻守在巩店镇与太和县交界处疫情防控卡点到两次辅助王店社区近2000名村民核酸检测。他还先后多次上门为该社区行动不便的村民和返乡居家隔离的村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40多人次。为了照顾社区其他年龄较大的同志,李云飞主动请缨值守夜班。他的妻子丁佳慧在理解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时,也受他感染主动加入韩寨村志愿者队伍,为村内登记疫情防控信息,向居民宣传疫情科学防控知识和日常防控注意事项。

在奔赴“疫”线后,他们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让父母帮忙照顾,乡亲们心疼地说:“云飞啊,你们辛苦了,连天加夜忙工作,可苦了你们的娃、苦了你们的爹妈。”

“虽然很辛苦,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丁佳慧说,关键时刻保护大家就是保护小家,这是他们的责任,虽然孩子还小,但是疫情防控的战场更需要他们。(记者 丁圆 通讯员 魏薇)

储孝辉  孙峰  你守“沪”健康  我守护家乡

孙峰及其同事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亳州新闻网讯   “记得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4月13日,在工作间隙,孙峰和储孝辉夫妻俩线上互相简单地叮嘱了几句后,继续奔赴在各自的抗疫一线。

孙峰就职于利辛县中医院血透室,3月29日她主动申请了第一批前往上海支援,但医院考虑到她孩子小,丈夫储孝辉也在王人镇一线抗疫,就没有通过她的申请。但孙峰没有放弃,没过几天她又再次申请驰援上海。最终,她在4月3日晚上6点接到了援沪的通知,快速完成集结随即便出发了。在去往上海的大巴上,她5岁的儿子哭着给她打电话:“妈妈,你和爸爸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在家里陪着我。”而这时,他的父亲储孝辉也正在利辛县王人镇王人社区“疫”线忙碌,连夜组织王人集镇在家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放松,嘴巴张开。”这是孙峰在上海市闵行区到社区进行核酸采集时要说无数次的话。一轮检测下来,孙峰脸上满是防护口罩深深的印痕,身上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但在上海市民眼中,她们的身影却是最美的。4月10日凌晨3点41分,在结束了一天的核酸检测后,一位上海市民向孙峰及她的同事们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你们真是辛苦了,太感谢了。”

“我非常支持妻子去上海支援。疫情来了,我们就要在第一线奔波,她去上海守‘沪’健康,我就在家乡守护身边人!”储孝辉说,这是他们身为党员的职责,他们绝不会推辞。(记者 丁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