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创新安徽”奏响华彩乐章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聚氨酯复合材料创新联合体和依托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安徽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至此,我省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达4家,通过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联动,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是我省推进科技成果供给和转移转化,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举措之一。为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形成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我省正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突出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努力把科技创新活动转化为更加活跃的经济活动,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1年,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2175.6亿元、1754.55亿元,同比增长92.3%、136.3%,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居全国第9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创立“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累计扶持320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成果在皖领办创办企业,其中1家成功登陆科创板、1家获科创板上市过会、5家进入上市备案辅导、190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9家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在北京冬奥会上,一批来自安徽的高科技成果闪亮登场,京东方上百块LED双面屏呈现的巨型“雪花”和8K超高清超大地屏,向世界完美呈现梦幻逼真的科技之美;合肥全色光显与中国科大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机,在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上投射画质清晰的“雪屏幕”;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牵手东华大学院士团队研发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全面服务于冬奥会中国运动员的日常耐低温保障;安徽华盈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氢燃料汽车大功率输出装置保障冬奥出行……

发挥科技计划项目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领域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面向全省企业征集重大技术需求,面向海内外广撒英雄帖, 2021年,择优立项“超导量子计算超低温微波互连系统”等9个“揭榜挂帅”项目,共吸引全国10个省份、3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揭榜的“超导量子计算超低温微波互连系统”项目,将研制100位至200位超导量子计算机极低温微波信号传输系统,打破依赖进口格局。2021年以来,在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轻量化全铝框架车身焊接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蛋白截断突变图谱成功绘制,超低残留物高端助焊剂YT-WL填补国内空白,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9号”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4月9日,省科技厅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2年安徽省新冠病毒科研应急攻关,进一步加大疫病防控科研攻关力度,以充分发挥科技在快速打赢突发新冠疫情歼灭战中的支撑作用。4月14日,省科技厅又与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省立医院举行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签约仪式,围绕临床医学研究领域,首次尝试采取“1+6”联合方式,共同出资设立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这不仅是对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体系的重要补充,更是科技面向支撑人民生命健康的有益尝试。

2021年以来,我省持续开展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疫情防控、生物技术等领域科研攻关,质子放疗磁共振图像引导系统、高铁机车监测振动传感器等科技成果相继落地。备案建设“代谢性疾病”等1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新认定85家安徽省科普基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领域乡村振兴科技项目257项。谋划设立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企业牵头、立项实施首批11个“双碳”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9亿元。(记者 汪永安 通讯员 孙刚)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