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电动三轮车拥有量迅速增长,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矛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在每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多次提议案,为电动三轮车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每逢上下学,电动三轮车造成学校门口拥堵的现象非常严重,也给学生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隐患。因此,电动三轮车治理势在必行。”市政协委员、市府小学副校长李晓庆建议说,作为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首先要从教师入手,禁止教师骑行电动三轮车;其次是教师在主题班会上教育引导学生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上下学,同时在班上进行统计每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上学,一周一评比,评选出文明出行小公民,学生在这样的鼓励下,回到家也会动员家长不再骑行电动三轮车接送上学。最后从家长委员会入手,动员学生家长改变思想观念,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缓解校门口拥堵现象,守护学生安全。
“残疾人出行本就困难,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下肢残疾人特别关心和关爱,市残联与市卫健委、交警支队等部门联合出台方案,针对18至65岁残疾人(下肢残疾且有骑行能力),由社区工作人员、残联工作人员、卫健委工作人员和交警等联合对其进行骑行鉴定,符合条件的发放通行证。”市政协委员、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姚亮表示,申请到通行证的残疾人尽量骑行体型小巧电动三轮车,错峰出行、低速慢行,必须遵守交通秩序。
“目前,亳州电动三轮车存有量大、安全隐患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我们也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因此电动三轮车治理迫在眉睫。”市政协办公室一级调研员葛兴全说,作为四届的老政协委员,又是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身边亲友、邻居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电动三轮车治理的必要性和好处,让他们支持理解、及时处置;建议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呼吁广大市民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乘坐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