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对接大市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立夏过后,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俊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西瓜种植大棚内,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再过10天左右西瓜就可以批量上市了,现在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滴灌给西瓜最后一次施肥,这样能提高单个西瓜的重量、口感,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5月16日上午,李建军边查看西瓜长势,边指导工人施肥,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县里提出蔬菜对接长三角后,他种植大棚西瓜的信心更足了。

李建军是黎明村“凤还巢”返乡创办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的第一人。2006年,在上海打工十个年头的李建军发现大棚西瓜种植效益不错,就拜师学习种植技术,并在当地农村租了50亩地种西瓜,除去租金、人工费用,每亩地纯收入7000-9000元。

2015年,村“两委”邀请李建军回家乡领办当家产业,并帮助他流转60亩地试种大棚西瓜。“我们村当时是贫困村,家里的产业需要懂技术、有市场经验的人带动,孩子正好也需要回家上学,我就回来了。”李建军回忆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建军的种植基地发展到120多亩,产品主打西瓜、甜瓜两个品种,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40多亩。村民耿国军是其中之一,去年收益不错,今年又种植了20多亩大棚西瓜。因为是第二年种植,耿国军对幼苗移栽技术要领基本上都掌握了。尽管如此,李建军还是不时抽空到他的大棚里看看,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西瓜的产量。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不少种植户担心会出现西瓜在本地供过于求的局面。对此,李建军信心满满地说,他种植的西瓜重4-6公斤,符合大城市市场需求。县里提出蔬菜对接长三角后,基地的路已经修好,原先是送货到上海,从去年开始就有水果批发商到田头收购,县外销售占总产量的90%,另外他在北京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当地西瓜不愁销售。

“在家种植大棚西瓜,一个瓜棚占地0.6亩,人工、地租加上各项开支需投入7000元左右,除去市场行情、天气、长势等综合因素,保守估计每亩收入5000元左右。”李建军说,亩均收益比在上海时少一些,但能照顾家人,还能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很有成就感。

“每年为村里10多位脱贫户发放工资8万多元,让他们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务工,还能兼顾家庭。同时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黎明村党总支书记乔晓光对勤劳能干的李建军赞赏不已。

今年,村里结合土地流转,对种植基地进行了沟渠田路配套,李建军也顺利当选为村党总支委员。目前,他正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长三角市场对接,努力通过西瓜种植、基地务工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