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伪造健康码将承担法律责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浙江杭州曾通报一起涉疫案件,2020年4月,一男子擅自研发“健康码演示”App并上传至应用市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最终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部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请问该案件有怎样的法律启示?

律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冒用、伪造健康码的情况,这类行为均违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冒用、伪造健康码其行为就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