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三个“首次”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委改革办了解到,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共启动实施129项改革任务,细分为300多个具体行动,每个行动都对应有相应指标要求。从今年改革总体布局看,体现出“三个首次”。

首次纳入省级改革盘子。今年,我市探索的“一户一块田”被作为“小田并大田”改革、“农事全托管服务”被作为“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写入省改革工作要点,我市“免申即享”惠企模式被直接作为改革事项在全省推广。同时,“支持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首次被纳入省改革层面进行单项推动。

三项改革首次实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从全局出发,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改革、发挥“头雁效应”,从推动改革与落实上级要求、与符合我市实践需要、与满足人民群众期盼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选择了“投诉即办”“码上监督”“退休一件事”等三项改革作为突破点。三项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进度随时直报等方式赋予更多关注度,以实现以点带面,培育更多改革品牌,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

首次设置改革创新观察点。我市围绕“六一战略”实施,在营商环境、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农业农村、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确定主题,从30多个申报点中确认在亳芜产业园区设置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观察点、在市县两级综合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一改两为五做到”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观察点、在灵津渡社区设置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革创新观察点、在五马镇设置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观察点。观察点作为改革“试验田”,实现创新谋划前仔细论证、推进实施中仔细对比、形成成果后仔细研究全链条管理,每年形成1-2项可供全市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动改革影响力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