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利辛县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农民依据土质、气候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孙庙乡:小辣椒“牵线”大产业
夏种时节,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袁小龙的蔬菜大棚里的线椒即将进入采收期,走进大棚,青翠欲滴的线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今年种植的辣椒挂果率高、色泽饱满、辣香浓郁,口感好。由于大棚气温高、光照均匀,线椒长势非常好,目前一亩地能产辣椒6000斤左右,我们和长沙的企业签订的订单按照2元一斤进行销售,去掉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每亩利润大概能达到3000元。”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袁小龙说道。
“孙庙乡有着农业方面的优势,我们今年在富民村流转了200亩地种植‘艳红’辣椒,我们也计划明年在这里成立一个辣椒加工厂,不仅能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也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就业。”农业技术指导员郭祥宽说道。据郭祥宽介绍,目前,辣椒种植带动着周边30余名农户零散就业,对辣椒进行管护,每年平均用工都在60天以上,每天工资按照90元进行支付,他们年均收入可以增长5500元以上。
近年来,孙庙乡以特色农业为“催化剂”,激活产业兴旺新动能,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业,把“菜篮子”“果盘子”等变成富民兴农的“钱袋子”,加快群众增收致富进程,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旧城镇:特色产业让人“瓜”目相看
在旧城镇盛黄村,走在王淑华的西瓜种植基地里面,一个个西瓜错落有致排列,宛如一幅丰年盛景图。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称重和包装,一箱箱西瓜通过货车将在第二天送到长三角市民的餐桌。
西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王淑华一边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一边跟笔者说:“种出消费者吃着满意、吃着放心的西瓜,就要严格把控施肥种类,前几年用过一些肥料,使用也不科学。凭感觉认为肥多西瓜就一定好,可是没有替土壤考虑,时间一长就出现板结现象,西瓜就没法种了。现在,基地一直在使用有机肥,降低用肥量的同时,提升使用率,西瓜的品质还更好。”因为是纯绿色、无污染,所以备受消费者青睐,往往还未等到出棚,就被长三角等地的商家预订一空。目前,王淑华的西瓜种植基地,本月已向长三角等地区销售西瓜60吨,不仅为种植的农户提高了收入,也为该镇的特色种植业发展增添了底气。
“绿色、放心、高端已经成为旧城镇种植蔬果的代名词,近年来,我镇把绿色、高端作为蔬菜产业主攻方向,此外,镇农技站常态化向种植户推广绿色生产和防控工作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保障最优质的土壤环境,守好绿色品质。”镇党委书记张晔说道。
(作者:张海龙 李喆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