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智慧城市“耳聪目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光明路与希夷大道交口往西250米北侧污水井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11.25%,报警级别1级,需要及时关注。”7月1日,在市城市管理局数字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上的数值,及时将风险反馈至燃气部门。

“按照可燃气体浓度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级别越高,危险越大,对应的处理机制也不同。”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分布在地下管网、污水井等空间的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可以随时掌握可燃气体浓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供气、供水、供热、供电、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对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保证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近日亳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试运行,为公共基础设施安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方便“听诊把脉”。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的“硬件”基础是生命线安全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一期项目投资9000余万元,安装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前端感知设备约3000套。

据了解,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覆盖主城区160平方公里,对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约184公里中压燃气管网、17座桥梁、约152公里供水主干管网、约575公里排水管网进行安全监测,实现重点区域内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设施安全运行实时感知、在线监测、预警预测、应急处置等功能。

当前已到汛期,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在原有4套雨量计基础上,这次增加了4套这样的设备,新装了81套液位观测点。”我市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李猛介绍,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城区范围内的地下管道积水、降雨情况,有针对性调配人员、车辆、设备等防汛资源。

不仅在汛期发挥作用,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平时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李猛说,通过对液位观测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雨污管道是否错接、泄露、阻塞,方便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管网维护。

近年来,桥梁安全事故频发,有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桥梁安全可以做到“提前量”。“目前,主城区的桥梁已经安装了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的索力、应变、倾角、位移、挠度、加速度、结构温度等变化。”李猛说,实现了对桥梁健康进行监测,确保桥梁和市民安全。

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谋划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项目,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覆盖至电力、电梯、综合管廊等领域,保障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让生活更安全。

记者:李鹏 通讯员:王纪福 文/图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