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曾两次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经过数年努力,蒙城县土桥村实现了“大变样”,截至2020年底,该村集体经济达到1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2021年,敬业奉献的卢毅获评“安徽好人”。
卢毅宣传秸秆禁烧(资料图)
卢毅看望村里的老人(资料图)
小乡村也是“大舞台”
卢毅没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把目光锁定在农村地区,2013年大学毕业后,卢毅加入了安徽省第六批大学生村官队伍。随后,卢毅被分到蒙城县小辛集乡城西村任职,她虚心学习,定期走访,很快就和当地的百姓们打成一片。
她积极联系人大代表和社会爱心人士,给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盒、纸笔等学习用品;定期走访慰问留守老人;着手帮助养殖大户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如果我没参与过扶贫,我不会知道,我的一份绵薄之力,竟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改变!”卢毅说。
2016年,三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因工作成绩突出,组织上调任前往蒙城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作,卢毅不得不离开她的扶贫工作岗位。
“大肚婆”请缨去扶贫
2018年4月,卢毅无意间看到组织部的一则号召:鼓励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同志二次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有过基层扶贫经历的卢毅心动了!三年的村干部经历,让卢毅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也在工作中对农村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当时怀着身孕的卢毅主动请缨成为蒙城县土桥村的驻村扶贫干部。
从到村里的那天起她就走访群众、了解脱贫工作难点,制定精准帮扶措施,硬生生地把原本35码的脚走成了37码。因为走路太多和过量的运动,卢毅孕期前三个月时曾出现过流产的征兆,家人和医生都让她卧床休息。“可是我实在不忍心放弃刚和村民建立起的信任和感情。”卢毅说,仅仅休息了一个周末后,她又回到了村里。
回忆起孕期扶贫的经历,卢毅反倒很轻松,她觉得这就是对她宝宝最好的胎教。
“落后村”变“先进村”
土桥村原本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户20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9%,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子,卢毅深知只有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有地方务工,才能让大家真正过上好日子。
2014年,土桥村在全县率先完成“一户一块田”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后,又成立了土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既可以为合作社打工,又可以外出务工,既收租金又拿工资。
卢毅积极开展“土桥老乡请您回家”座谈会,邀请本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从2018年开始,土桥村先后引进了4家企业,村集体采用提供扶贫车间或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2021年5月,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期以后,卢毅被提拔为许疃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文化工作。“每次到村里转一圈,看着村里焕然一新的村居面貌和有着无限潜力的发展环境,我就立马充满激情。”卢毅说,过去的荣誉已成为她继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