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县(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目前党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从而提高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助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一、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风”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党校姓党姓马,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因此,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可以概括为党校干部培训中所有人(包括学员、教师、管理者等)学习、研学、治学方面的风气,它集中反映了学员在培训学习、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者在治学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的内涵是:党校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下,通过参训学员、培训教师、管理者共同努力塑造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系统工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顺利实现、广大干部治国执政的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问题,而且有利于重塑学员形象、党员形象、党校形象,也有利于端正社风、教化民风,是党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党校班级文化的内涵。党校班级文化是以学员为主体,以班级为空间,以党校对学员的教育培训目标为目的,在班主任(指导员)具体引导下,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员的一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对培训活动的硬件条件和物质环境的营造,包括教室、住宿、用餐、文具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度文化是指在培训活动中指导和约束班级成员的言行准则和制度。精神文化则是被班级成员共同认可并主动遵循的班级目标和价值观念,是班级学风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物质文化让学员快速融入学校氛围,实现身份转变。制度文化保证党校教育培训的学习秩序,促进党校学风建设。精神文化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的内在联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班级文化促进学风建设,不仅是学风建设的载体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物质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客观因素,班级制度文化是学风建设的保障因素,班级精神文化是学风建设的主观因素。学风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学风建设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班级文化搞好了,就能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各主体班学风的共性就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学风,是学员个人和群体求学治学的表现,也是一个党校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治学精神。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既可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可以促进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发展。
二、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在参训学员方面,问题是:学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没能真正做到“脱产学习”。原因:一是有的学员对培训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上认为学习培训是为了完成组织安排的培训任务;二是有的学员自身负责的工作短时间内找不到替代者,需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单位工作;三是有的学员满足自身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阻碍了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二)在培训教师方面,问题是:党校教师授课不能满足学员需求,理论上为学员解“渴”、工作上为学员解“忧”的能力不强。原因: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灌输,学员被动接受,课后教师与学员互动平台没搭建,机制不健全,学员不能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老师完善专题课程也失去学员助力,教学相长实现路径受阻。二是有的教师直接从“学校门”到“党校门”,教学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现实问题缺少深入调研和准确“把脉”,不能真正为本地学员“开方子”“施良策”。
(三)在管理者方面,问题是:管理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与学员需求不够匹配,“两带来”流于形式。原因:一是对“以学员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党校学员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素质较高的公务员,不轻易表达对管理的不满之处,致使管理者看不到也意识不到管理的不妥不足,管理停留在课前要求学员“手机入柜”统一保管,统计出勤率等。二是“两带来”作为教学相长的载体发挥作用有限,基层党校教师个体回答不了学员带来的深层思想理论问题,解决不了学员带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平台机制没有搭建。
三、党校干部培训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从客观上促进学风建设。具体做法:一是发给学员学习使用的资料袋、笔记本、培训指南等培训物品要精心设计,融入相关培训元素。二是合理规划,让党校的一草一木会说话会招手,校园墙壁悬挂展示党的执政理念、党员党性修养、好干部好党员标准、党校学风、党校学员管理规定、党校培训特色以及名言警句的书法作品、图片标语等,使学习环境增添浓郁的党校元素和真理味道,唤醒党员领导干部学员身份,明确学习目标。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从制度上促进学风建设。具体做法:一是在组织上,班级配备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管理指导服务,同时组建班委会,选择有威望并具有工作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的学员组成班委会,设置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定期召开班委会,明确班委的职责,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活动计划、活动目标,并统筹安排各项活动的开展,保证活动井然有序。二是在纪律要求上,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密切结合。班级共同制定并执行“学员每天早晨10分钟的晨读制度”“下午课前10分钟的学习分享制度”“学员及时向授课老师反馈学习需求制度”,打通师生教学相长实现路径,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三是在激励措施上,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和需要,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学员,累计请假总学时1/7以上的学员不发放党校的结业证书,以制度文化保证党校教育培训的学习秩序,帮助学员迅速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同学的转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进而促进党校学风建设。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从活动上促进学风建设。具体做法:一是举办开学典礼。设定领导致辞,党员佩戴党徽、学员代表发言等环节,在心灵上给人以庄严的仪式感和归属感,尤其是以领导致辞对学员进行思想动员,明晰学习目的和要求。二是坚持好晨读活动。利用每天早上课前10分钟诵读文化经典诗篇,在经典中学习文化历史,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三是利用好课余时间。除晨读外,班主任利用大量“寓教于乐”的文化素材,利用课前、课间、课后的宝贵时间“见缝插针”地做好课余调剂的工作。四是组织好座谈。从学员“两带来”问题库中找出多数学员关注问题,结合课堂所学和实践所需,围绕一个专题组织学员开展座谈交流,邀请教师和学员代表参与交流和点评,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结合。五是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随时发布各项要求、制度、活动通知、课程信息等,同时搭建学员与老师探讨互动、分享收获、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总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既可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可以促进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发展。
〔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QS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