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你受益了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自7月1日起,我市全面落实全省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政策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你受益了吗?

“现在在门诊看病也能报销了,而且报销比例还不低。”近日,市民周女士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 在享受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开心地说。

我市自7月1日起,全面落实安徽省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政策, 进一步健全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随着政策落地,参保职工享受到更多利民、惠民的医保福利。

门诊共济给广大参保职工带来了什么好处,记者进行了走访。

市民在市人民医院医保报销窗口排队报销

门诊看病将越来越多

在市人民医院门诊,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市民周女士。在她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上,记者看到,费用一共是398.8元,53.88元需要自费,其余344.92元符合医保报销政策。由于周女士是退休人员,可以享受55%的报销比例,医保直接就报销了189.71元。周女士实际支付了209.09元。

“现在在门诊看病也能报销了,而且报销比例还不低。”周女士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门诊报销与住院报销一样,也设有门槛费,标准为800元。那么,周女士只花了不到400元,为什么还能享受医保报销呢?原来,周女士在门诊共济制度落地首日,就已经在门诊花费了1525.31元,除去门槛费和自付部分,医保报销了226.89元。

按照门诊共济制度规定,参保职工一个自然年度内,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发生的费用,在职人员的报销比例在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为60%、55%、50%;退休人员高于在职职工5个百分点。

“在一个自然年度内,门槛费只计算一次,这就是说,周女士以后再来医院看病,除去自付部分,都可以按照55%的比例进行医保报销。”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收费室负责人云肖说,不过,门诊统筹报销也有封顶线,不能超过2000元。

“过去,我们都羡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人,因为他们到村或者社区卫生室看病拿药,是可以报销的。现在好了,职工医保也可以在门诊报销了,这真是件大好事。”在市人民医院门诊缴费窗口,一位正在交费的参保职工表示。

“目前,门诊共济刚刚实行,很多患者还没超过门槛起付线。”市人民医院出入院管理科负责人李红霞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宣传力度加大,享受门诊医保报销的职工将会越来越多。

另外,门诊共济政策对不同级别医院设置不同报销比例,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内基层医院报销比例更高,将增加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门诊业务量,为基层医院发展提供新机遇。

市人民医院薛阁分院是一家一级医疗机构。“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今后到我们医院就医的参保职工会越来越多。我们将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该院院长李新杰表示。

“小共济”发挥大作用

“你参加的是职工医保吗?如果是的话,可以绑定‘家庭共济’,这样小孩看病也可以刷你医保里的钱了。”7月18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收费室,收费员李欢欢正在向一位陪孩子看病的母亲宣传门诊共济。

在李欢欢的帮助下,这位母亲很快就通过支付宝完成了“家庭共济”绑定。“除了我们主动推荐,很多来看病的职工会询问如何绑定‘家庭共济’。我们都会积极提供帮助,帮忙绑定家庭成员。”李欢欢说。

市医保局医疗保障科科长郭之栋介绍,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实施后,可实现“大共济”与“小共济”。

“大共济”指的是,在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群范围内实行普通门诊共济保障,原划入个人账户的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的医保卡,而是放到共济保障的“大池子”里,由全体参保职工共同使用,实现全体职工之间的共济保障。

“‘大共济’通俗的理解是,门诊看病可以报销了。”郭之栋说,“小共济”也叫“家庭共济”,参保职工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拓宽到职工配偶、父母和子女,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保障。

如何进行“家庭共济”绑定呢?我市参保职工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APP——搜索“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或通过亳州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亳州医保”首页“医保服务”进入“网上大厅”,选择“参保地”(亳州市)——个人账户共济绑定——添加家庭成员——提交——绑定,即可完成个人账户共济绑定操作。

7月17日,职工钱女士到市人民医院检查身体,共花费839元,个人账户只有178元。在得知门诊共济政策后,顺利绑定了爱人的医保账号,从其账号中划扣了不足部分。“我爱人卡里的钱闲着不用,刚好用于支付我的看病开支。”钱女士说。

“家庭共济”还解决了“有病的不够用,没病的不能用”的现象,既能减轻家庭的医药费用负担,也能防止个人账户基金无效沉淀。

“一般来说,老年人需要经常体检看病拿药,医保账户里的钱往往‘捉襟见肘’,而年轻人身体好,看病支出少,医保账户‘富裕’。”郭之栋说,实行“家庭共济”,可以实现家庭内部医保资金共济,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不仅如此,“家庭共济”还允许支付参保职工的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

退休人员或受益更多

“我市职工医保从2001年开始建立,实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市医保局医疗保障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秦克靖介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推动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的提高,个人账户的局限性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保障功能不足、共济性不够、减轻负担效果不明显等。“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门诊保障问题。”秦克靖说。

秦克靖表示,门诊共济政策实施后,虽然个人账户划入额度相比原来有所减少,但减少的部分,也就是调剂出来的钱,全部划入统筹基金,用来增加门诊保障基金规模,用于报销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将减轻参保人员尤其是退休人员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在秦克靖看来,门诊共济政策凸显了互助共济的作用,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制度更加公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医疗保险本身应当以统收统支、收支平衡为主,并不是储蓄型的养老金。”秦克靖说,不过由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沉淀资金庞大,影响了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医疗保障作用减弱,违背了设置职工医保的初衷。

门诊共济不仅减轻了职工负担,还让医疗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市人民医院出入院管理科负责人李红霞介绍,过去的医保政策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有可能出现“小病大养”的现象,既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李红霞说,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实施后,不仅能鼓励广大职工就近看病,避免出现“小病大养”“小病大治”,还能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大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率,积极推广“家庭共济”功能使用,及时落实职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负担,提升抵御疾病风险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