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心托幼行动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安心托幼行动开展情况。
每年建设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我市以公益普惠为立足点、以就近便民为关键点、以政策供给为支撑点,逐步解决好我市婴幼儿照护和学前儿童教育服务问题,破解幼儿“入园难”“接娃难”等问题,加快补齐全市托幼服务短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更好实现幼有所育。
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解决婴幼儿“托育难”。我市将不断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2022-2025年,全市每年建设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各县区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不少于1个。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建设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场所等资源举办托育机构,鼓励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办成普惠托育机构。依托公立医院建设托育点。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要开设普惠性托班,到2025年,实现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
2022年新增托位数3700个;2023年新增托位数4700个;到2025年,总托位数达19500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新增公办学位4950个破解“入园难”
稳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解决公办园“入园难”。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每年测算入园需求,优化县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鼓励政府收购民办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持续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通过奖补等方式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吸引力。全面消除、杜绝新增无证幼儿园。
按照“打足余量、适度超前、均衡配置”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2022年新增公办学位4950个;2023年新增公办学位1890个;到2025年,共新增公办学位963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学前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
延时服务全覆盖破解“接送难”
全面提供幼儿园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按时“接娃难”。我市坚持公益普惠自愿原则,幼儿园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提供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可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明确2022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提升延时服务质量,一般由本园教师承担延时服务,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结合现有资源和家长需求,“一园一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服务活动,不得借延时服务开展“小学化”教学,不得开展营利性活动。
记者:张珍 实习生:田梦雅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