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处暑节气的前一日,亳州最高气温仍达到37℃。81岁高龄的谯城居民李凤英说:“第一次觉得夏天这么热,尤其是晚上,热得睡不着。”
李凤英的感觉没错。根据我市4个国家气象监测站监测,今年夏天全市高温日数(≥35℃)平均值达49.3天,刷新了历史纪录。
这个亳州历史上“炎值”最高的夏天,给农业生产、居民健康、供水供电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仅就农业生产来说,高温少雨造成的旱情,仍未完全解除。
昨日处暑过后,高温退场。其带来的“烤验”,也将逐步缓解、消除。但有关部门同时呼吁:高温虽然退场,但市民的节电节水节能意识和习惯要继续保持。
7 月 18 日,在市文化公园游泳池,孩子正在戏水纳凉 (资料图片)
亳州“炎值”全省榜上有名
今年刚刚入夏不久,高温天气就给了亳州人一个“下马威”。6月16日,全市最高气温达到了40.0℃。
6月16日,亳州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而亳州市公共气象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出现多次阶段性高温天气,截至8月22日,市县气象部门共发布高温预警信号149期,其中红色预警信号3期、橙色预警信号109期、黄色预警信号65期。据我市4个国家气象监测站监测,全市高温日数(≥35℃)平均值达49.3天,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亳州50天,涡阳51天,利辛47天,蒙城49天,除利辛仅次于1967年的53天高温位列第二以外,其余均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位。
亳州今年“炎值”高不仅体现在和自己比,在全省也榜上有名。
日前,安徽省气候中心公布了2022年6月1日至8月18日安徽高温日数。我市各县区全部上榜,其中涡阳县以47天的高温日位列全省第三名,亳州、蒙城以46天高温日位列第四名,利辛以44天位列第六名。
市区一天多“喝”六千吨水
阶段性高温天气频发,降雨前多后少、分布不均,给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持续高温下,我市居民用电量、用水量都不断增加。
在城市中,用电需求激增是持续高温所引发的最显著的影响之一。近期受高温天气影响,同时,受我市用电负荷特性的影响,大部分用户集中在晚间8点到10点用电。我市的用电负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居民空调负荷已经突破了60%,占比较大。据悉,今年夏天我市电网最大负荷六创历史新高。
此外,在持续的高温下居民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亳州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进入8月以来,市中心城区日均供水量超18.4万吨,较去年8月份城区日均供水量17.8万吨,增长了约6000吨。
凭借白天“炙烤”晚上“闷煮”的连轴热模式,高温对市民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振介绍,市中医院收治了数十例中暑患者,数量相比往年明显增多。记者另外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其接收的中暑患者数量也有显著增加。
继续人工增雨“解渴”农业
从我市来看, 阶段性高温天气频发,降雨前多后少、分布不均,高温带来的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大,目前仍未完全解除。
据全市43个墒情监测点监测,夏种以来,全市8个乡镇出现重旱、4个乡镇出现中旱、24个乡镇出现轻旱。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持续高温天气将使我市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玉米的受害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气温在35℃以上时,花粉会很快丧失活力,或花药不能正常开裂;高于38℃时,甚至不能开花。
针对目前全市的旱情,今年以来,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备战人工增雨,年内利用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1点次,发射火箭弹221枚、增雨燃气炮595枚。在自然降水、人工增雨及抗旱浇灌等交互作用下,全市受旱面积由359.7万亩下降至9.8万亩。
市气象台台长李佳耘介绍,处暑过后,全市的高温天气告一段落,但防汛抗旱工作仍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加强监测和预报服务,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和旱情发展对秋粮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会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继续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让节电节能成一种习惯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意味着一般情况下,炎热天气即将结束,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进入处暑节气后虽然还有些热,但温度已总体呈下降趋势,人们会觉得温度有明显下降。”李佳耘表示。
据悉,高温天气在处暑之后进行阶段性收尾,全市最高气温将逐步回归到“2”字头时代。
根据市气象局最新的气象预报,未来一周我市气温明显下降,高温天气影响结束,26日开始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全市多阵雨或雷雨天气,周最高气温29~31℃,最低气温20~22℃。
虽然今年夏天我市电网最大负荷六创历史新高,居民用水量也不断增加,但总体能够满足市民需求。据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电网现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38座,网架较坚强,电网设施能够满足供电要求。亳州自来水公司也表示,正通过全力生产来应对城乡居民用水需求的增长,供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市民的用水需求。
随着天气转凉,我市的供水供电也将从高位运行回归正常水平。
“虽然如此,节电节水节能意识和习惯要继续保持。”有关部门呼吁市民。
当前,我市正在开启“省电模式”,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节约用电,倡导绿色生产、节约用电、低碳服务、绿色办公等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市供电部门号召广大市民,平时在家中可以关闭不必要的照明,节约每一度电,共同做好节约用电工作。市供水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节约用水,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用水观念,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