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市博物馆引导参观者
亳州新闻网讯 “了解一座城市,从当地的博物馆开始”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暑假期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亳州市博物馆参观“打卡”,大人小孩一起在博物馆里学习历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游客在做好疫情个人防护的同时,旅游参观秩序井然,文明举止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8月28日上午,游客路先生和爱人带着8岁的儿子有序排队进入市博物馆,一家人利用暑期的最后一个周末,通过历史文物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这是我们第3次来博物馆参观,小孩平时非常喜欢历史故事,对古代的器物很感兴趣,每次参观都能从中学到不少新知识。”路先生说,每次来参观,进入馆内一家人从不高声说话,认认真真听讲解员讲解,等出馆之后再讨论感受和收获。
场馆内外,记者看到不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引导、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我们定期组织10余名志愿者分别在博物馆和文化馆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同时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双喜说,相比其他旅游景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更加自觉,很少出现不文明行为,更可贵的是,小朋友表现出来的文明素质也很高。
记者了解到,7月份和8月份,博物馆客流量累计达1.7万余人次,游客主要为本地市民,多为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大家基本能做到自觉遵守馆内文明守则。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游客要特别注意拍照时不能开闪光灯,因为许多文物对相机闪光灯“过敏”,尤其那些年久的书画、古籍善本、织绣品等,经多次闪光拍摄很易造成严重损伤。小孩子不要乱跑或者敲打文物玻璃罩,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文物受损和自身受伤,同时也会影响他人参观。
“虽然不文明参观行为还是存在,但是比前几年明显减少了,一般经过现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指正之后,都会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汪超说,博物馆也一直在收集游客意见,不断改进完善服务,希望为游客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参观体验氛围。如果仅靠秩序员来维持秩序,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需要广大游客朋友注意自己在馆内的言行举止,历史文化更需要大家文明对待。
为规范游客参观行为,市博物馆在入口处醒目位置张贴了《参观须知》,要求衣冠不整及醉酒者禁止入馆;学龄前儿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须监护人陪护入馆;游客进馆之前必须严格落实戴口罩、扫码、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严禁吸烟、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不得触摸拍打展品等。
“历史是无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印记,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参观者的文明行为,就是对这些历史和文物最大的尊敬。”路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