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亳文化作为一门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历史发展脉络、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风土人情的地方学问,其包含了“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道家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休闲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古井酒文化以及方言民俗文化等多个文化形态”,是数千年来亳地先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亳文化作为优秀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态丰富多样,其品格博大包容,其历史底蕴深沉厚重,其影响持久深远,其价值历久弥新。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亳文化,对于加快实现亳文化的“双创”转化、促进亳州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价值挖掘凸显传承意义

亳文化浩浩荡荡,绵延数千载,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其文化基因已完全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早已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全国影响来看,“迄今为止,除了齐鲁儒文化外,似乎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能像亳文化这样充分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坚强地支撑着中国文化的实质和精神。”从地域发展来说,在安徽地方文化发展史上与皖南地区的“徽文化”遥相呼应,形成了“南有徽文化、北有亳文化”的发展格局。亳文化作为多种文化形态的综合体,包含了从自然万物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医药等诸多内容,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亳文化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化、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酒文化,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比如老庄道家文化提倡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建安文化体现的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民本情怀,《老子》《庄子》等亳文化经典著作蕴含的丰富哲理,集中反映了亳地先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探索,至今对当代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亳文化,就是要挖掘亳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学、美学等方面的价值,通过亳文化的当代价值阐释研究,不断拓宽亳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现路径,使诞生于古代农耕文明的亳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使亳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以产业发展夯实传承基础

亳州自古以“以药闻名、以药兴市”,中药种植以及中药交易历史悠久,有“千年药都”美誉。亳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原创性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形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与健康发展”。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论是隔离患者前期介入,还是轻症患者治愈以及重症患者救治,中医药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亳文化中的酒文化也享誉中外,古井贡酒素有“酒中牡丹”之称,被誉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奠定了亳州“华夏酒城”地位。大力传承和弘扬亳文化,就是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加大亳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产业转化,进一步夯实文化传承的经济基础。在现代经济体系构建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历史、资源、市场、文化优势,全力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加快全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创新研究,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打造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做大做强亳州中医药养生品牌。要注重发挥古井集团、徽酒集团等行业龙头优势,推进白酒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古井、高炉白酒小镇建设为契机,建设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知名度的浓香型白酒产业集聚中心和历史文化中心,积极完善白酒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白酒产业集聚发展。

三、以文旅融合促使创新发展

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承载亳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存了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在文化旅游领域素有“南到黄山看风景,北到亳州看人文”之词。目前,亳州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比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花戏楼,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承载着亳文化的大气与包容,其高超精湛的砖雕、木雕见证着亳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大力传承和弘扬亳文化,就是要结合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消费需求,坚持“以文促旅,以文彰旅”,积极拓宽“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加快亳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推动亳文化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深挖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提高亳州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影响力。依托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华佗百草园、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庄子文化产业园、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基地,聚力打造亳文化研修感悟之旅、中医药康养之旅、白酒文化体验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创新“沉浸式”“体验式”“享受式”旅游服务项目,积极开发推广亳州养生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从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亳州。

四、以宣传教育提升社会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智慧、气韵和神采,是中华民族归属意识和认同意识的定海针,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黏合剂。近代以来由于外敌入侵文明蒙尘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包括亳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重大变迁,滋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根基彻底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面临严重的社会认同危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亳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亳文化的德育功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扩大社会宣传,持续加强青少年文化教育,强化亳文化历史记忆,不断提高亳文化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筑牢亳文化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尤其要重视网络传播的力量,坚持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新技术传播优势,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持续推进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创新,进一步扩大亳文化的传播广度,提升宣传效果。此外,还要重视青少年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强化亳文化学校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切实增强青少年亳文化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坚持把亳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行为中,通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展示亳文化的风俗民情,积极引导青少年感悟亳文化魅力,促使青少年自觉树立亳文化传承意识,争做亳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和优秀传承人。

(本文为2021年亳州市党校系统重点课题“亳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BZDXKT2021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