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天下 亳商归来·足迹篇】“药”出亳州 行商天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700年前,商汤建都于亳。自此,“商”的基因刻入亳州大地。

2500年前,一代“商圣”范蠡,行于斯、葬于斯,为亳州商业增添了浓厚的底色。

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此后,亳州中药材种植、经营薪火相传、经久不衰。

366年前,当今“国宝”花戏楼开始见证着 “百货辇来于雍梁,千樯转输于淮泗”的亳州繁盛。

40多年前, 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十万药商”走出亳州,用勤劳和诚信“买全国、卖全国”,构建起一个以亳州为中心的中药材贸易网络。

亳州是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策源地、老庄哲学的源头,亳商萌生于帝喾先商,兴盛于明清,蓬勃于改革开放。在新世纪的今天,亳州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做生意”仍是热词,商人仍是骄傲。

2009年药博会期间,在市中药材交易中心,药商与外地客商交流洽谈(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商汤都亳 刻下基因

亳州明清老街,游客必去之处。这里古风悠悠,见证了明清时期的亳州商业辉煌。

明清时期,亳州商业达到鼎盛,大街小巷多达一百余条,俗称“七十二条街,三十六条巷”,被誉为“小南京”。

“亳州有着绵延不绝、长达数千载的商业实践。”亳州文史学者程诚介绍,早在3700年前,相传商汤的先祖王亥,曾经驱赶牛羊与邻国贸易。商汤定都于亳,附近的部落经常来到这里,与商做买卖。

春秋时期,亳州成了宋、楚、鲁等国的商品集散地。《史记·货殖列传》记载,2500年前,被称为“商圣”的“天下首富”范蠡晚年经商迁至宋国“陶丘”(今涡阳县西阳镇),并终老此地,为亳州商业增添了浓厚的底色。

程诚介绍,唐宋时期,自涡河可上达汴京,亳州的手工业亦十分发达。特别是丝织业和酿酒业,亳州土绢在唐代为宫廷贡品,减酒亦多次进贡宫廷。自唐初至开元盛世之时,亳州人口持续增加,达到了近百万人之众。安史之乱后,到宋代,亳州人口又持续恢复,增加到唐代接近百万的水平。唐宋时期,亳州人口数量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亳州商业的发达。

每一个城市的历史,似乎都绕不开一条河流。在亳州,便是涡河。

紧邻老街的涡河,所带来的便利水运条件,是亳州商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有首古诗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亳州水运的发达。唐代诗人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薄申屠少府》云:“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早晨从汴河出发,晚上就能到达亳州,生动地说明了当时亳州是沟通黄河和淮河流域的重要水运通道。

“明清时期,亳州北关一带,客商云集,会馆林立。”程诚介绍,《乾隆亳州志》载:“百货辇来于雍梁,千樯转输于淮泗”“豪商富贾,比屋而居,高舸大船,连樯而集。”

“十万药商” 闯出亳州

366年前,如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开建。作为亳州标志性景点,凡是到过花戏楼景点的游客,无不为其精美的砖雕、木雕所折服。

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是清代在亳州经营中药材生意的山西、陕西商人所建。从花戏楼的精美绝伦,不难想象山陕药商的富有,从山陕药商的富有,不难想象当时亳州药材经营之盛。

史料记载,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亳州的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药都之一。以市区北关老街里仁街为中心的药材市场,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清代诗人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1949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亳州的中药材经营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后,亳州的中药材市场又逐渐红火起来。

中药材很多地方都有,为什么亳州会成为最大的集散地?对此,亳州市药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韩志军认为,除了中药材贸易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亳州涌现出的“十万药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中药的地方,就有亳州人”。40多年前,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亳州“十万药商”把握住了时代机遇,用勤劳和诚信“买全国、卖全国”,构建起一个以亳州为中心的中药材贸易网络,赢得“在亳州没有买不到的中药材,也没有卖不掉的中药材”的美誉,同时也为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打下了根基。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跑药的”队伍。而随着药交会的举办,我市药材市场交易日渐红火,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外地药商大量涌入,交易额持续攀升,影响越来越大。

“来匆匆,去匆匆,东西南北任我行。才送塞北药商,又访江南神农。莺啼早惊好梦,雁归夜伴歌声。药都经济人,做起生意不要命。”上世纪九十年代,亳州词作家邢鸣林曾创作了一首歌曲《药都经济人》,把药商作为讴歌的对象,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出反映改革开放后走出去的亳州药商的形象。

邢鸣林说,改革开放以来,靠着肩扛手提,亳州药商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正如歌中所唱,“药都经济人,做起生意不要命”。亳州人跑药牌子硬、名气大,因为来自“华佗故里”和“中华药都”,在洽谈成交时总比别地的药商略胜一筹。

行商天下 扬帆商海

如今,不仅仅是在中医药领域,勤劳的亳州商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并逐渐在各地成立亳州商会。记者从市工商联获悉,目前,全国共有异地亳州商会27家,分布在上海、广东、杭州、昆明等多个城市,涉及医药、电子、铸造、地产、物流、家具、五金、旅游多个领域和产业。

作为亳商携手发展的“平台”,服务在外亳商的“家园”,这些异地商会也成为亳州对外联系的“窗口”。

成立2014年的深圳亳州商会是成立较早的商会之一,已经发展会员企业百余家,涵盖医药、电子、印刷、地产、物流、家具、旅游等产业。其中包括若干行业骨干企业,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商会会员单位——深圳市古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东华人健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国健药业(深圳)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充分发挥亳州“中华药都”的优势,在深圳乃至广东医药市场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据深圳亳州商会秘书长徐建山介绍,在深圳的亳州籍创业人员努力进取,一直在为家乡增光彩。商会已经连续几年成功举办资源对接会,全力为会员及政府招商引资做好服务,活动影响力在广东省皖籍商会中独树一帜。

杭州亳州商会成立于2017年,目前有会员企业100家,涉及商贸物流、中药饮片、互联网科技、食品调味品等多个行业。据杭州亳州商会秘书长穆跃华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亳州人来到杭州的批发市场做驾驶员,后来逐步开始自己买车做起了物流。如今,在杭州的物流大市场,至少有三成的市场份额握在亳州人手里。不止是物流行业,食品调味品的大宗贸易也有百分之三十是亳州人在做。

“今后,商会还将成立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亳籍来杭技能培训中心、医疗服务咨询中心、企业投融资信息平台、在杭亳州人交流中心等,不仅服务会员企业,也要服务所有在杭的亳州人,使所有在杭的亳州人找到归属感。”穆跃华说。

宁波安徽商会成立于2015年,有会员企业87家,涉及铸造材料、服装、物流、五金、小家电、光伏、塑料制品等多个行业。商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在宁波企业亳州人士提供融资服务、咨询管理、人才引进、帮扶援助等服务,做到以商联商、以商扶商、共谋发展,促进宁波、亳州两地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其中我们生产的工业源头产品,如钢铁件制品、智能设备、3D打印砂等,市场份额占比全国40%,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上市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商会会长、天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显旺表示。

福建亳州商会成立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已经吸纳了数百名亳商、100余家大中小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2家,中小企业40多家,小微企业40多家,涉及服装业、鞋业、卷闸门制造、铁艺制造、纺织等多个行业。

福建亳州商会会长杨保红说,为支援家乡建设,福建亳州商会还成立了招商小组,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引进大中小企业回亳到亳投资兴业。修路、助学、济困……亳商们一直都在默默为家乡发展贡献着一己之力。

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市亳州商会,共有280多家会员,主要涉及医药、房地产、物流、健康等行业。据上海市亳州总商会执行会长、谯城商会会长张磊介绍,目前,在上海的亳州人有30万人,其中由亳州人注册的企业有6000多家。7年来,作为两地的“超级联系人”,上海市亳州商会牵头组织了100余场招商引资会,向亳州引进投资总额超百亿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