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官商”,就是“亦官亦商”,指某些官员从事商业经营的行为。《公务员法》规定公务人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但实际上,有些领导干部仍然兼职取酬、搭干股分红,或者纵容家属子女经商,试图既当“大官”又发“大财”,其结果就是“种了私人的田,荒了公家的地”。如果缺乏制度的约束和外力的监督,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就是熵增定律,谓之“官熵”。
所谓熵增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的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熵增代表“事物趋于混乱无序”,比如自身慵懒、机构臃肿、社会秩序混乱等,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房子不住会越来越破败,手机不清理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将它推论到企业管理中,就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把它推论到官场,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加以约束,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不但可以毁灭官员、扰乱官场,也必然造成营商环境混乱和市场经济的严重不公,甚至导致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的问题发生。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官商关系隐秘而复杂,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甚至与不法商人结成利益共同体,背离了正常的官商关系轨道。“亦官亦商”既严重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恶化了政治生态,“官商”最终导致“官熵”。
2019年8月,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平,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该案涉案金额30亿余元,被称为“内蒙古反腐败斗争史上迄今第一大案”。李建平担任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期间,从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他人承揽工程收受钱物开始,到后来穷尽所能将手中权力充分变现,金额从几万、几十万,逐渐增加到几百万、几千万。作为经开区一把手,李建平不仅把下属企业当成自己的“钱袋子”和“提款机”,还借他人之名注册公司而自己实际操控,以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这些公司相互揽项目、做生意,大量国有资金在其间频繁流动、暗度陈仓,最后被挪作他用,意图“钱生钱”。从简单的权钱交易,到成立空壳公司骗取国有资金,李建平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涉案金额达到30亿余元。李建平案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十乱”,即乱设公司、乱设职位、乱进人员、乱签协议、乱借资金、乱设账户、制度杂乱、管理混乱、体制错乱、监督散乱等。
这个“官商”案件,充分证明了“官熵”问题带来的危害:一是经济建设方面,给当地经开区造成巨额损失,就在被留置前夕,还妄想将2亿多元资金转走;二是政治生态方面,涉嫌违规进人862人,最多1批多达324人,使经开区机关从77人增加到868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该经开区大行其道,其本人虽被查处,但“遗毒”仍在;三是营商环境方面,公平竞争荡然无存,李建平看准的项目一路绿灯,没看准的项目即使明显有收益也不许上马。李建平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他的专横霸道、嚣张跋扈,让这个作为自治区首府发展重要引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气大伤、濒临破败。
李建平长期“亦官亦商”,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沆瀣一气。权力的过分集中,让他的贪欲失去约束。他把自己幻化成企业老板,把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看作“资本运作”,大肆干起“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的勾当。他为害一方,祸乱一地,最终也葬送了自己,成为熵增定律的典型代表。
党员干部当以此为鉴,树立“公仆文化”、坚守为民用权。决定当官就把官做好,愿意经商就一心去经商,谨防在“官商两栖”的路上回不了头。刹住“亦官亦商”之风,不能完全靠官员自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有所作为。如,补齐制度“短板”、落实治理责任、完善监督网络,让利欲熏心者没有谋私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如何对抗熵增,是开放系统和外力做功,也就是熵减。熵减代表“事物趋于清晰有序”,个人维度就是不断接受新事物,打破已有认知,自律、提升;对于机构来讲,就是制度约束,变革、调整;对官员来说就是解决权力集中和监管失灵的问题,如管理体制封闭、权力边界不清等。
如何避免“官熵”现象,运用“熵减”原理?一是要注重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抓没抓住。“一把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点任务亲自督办、重大问题亲自处理。纪检监察组织要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重要干部任免的监督、重要项目安排的监督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监督。二是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关键少数”是一个团体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发挥着“头雁作用”。“关键少数”要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时刻保持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践行风清气正的政治本色。“重点领域”是官商走向“官熵”的必由之路,“重点领域”工作要适时公开,接收大众的监督,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健全内部管理和权利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强化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三不”体制。“要想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一切腐化、堕落行为都是从思想蜕变开始的,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是反腐倡廉的根本。按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利用多媒体传播反腐倡廉案例、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传统文化精髓与核心观念,应成为支撑方今官商关系重构的定位准则。官商关系应致力于构建有边界、有规则、有底线的双赢格局,而不是进入无秩序、无规则、无底线的“官熵”定律。“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领导干部当以干事创业为荣,以为官取利为耻,准确理解守纪律、讲规矩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遵纪守法基础上主动作为,夙夜奉公,方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者:许向红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