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九旬抗战老兵寻找失散妹妹

经记者与志愿者努力,已取得重要线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兵汪文山正在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亳州新闻网讯 他在前线打仗,父母带着他未曾谋面的妹妹逃荒要饭,并将这个妹妹留在了他乡。70多年间,他多方打听妹妹的下落却一无所获。他想知道,这个妹妹还在不在人世,她过得好吗?

今年95岁的抗战老兵汪文山,是涡阳县义门镇人。1944年起,汪文山跟随新四军彭雪枫的部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此期间,因灾年饥荒,父母带着他未曾谋面的妹妹南下逃荒要饭。“走到颍上县一个叫金家圩子的地方,实在没有吃的,眼看要饿死人,父母就狠狠心把我妹妹送给了当地一户人家。”9月16日,向记者说起这段历史时,老人脸上写满无奈与凄凉,连连表示,“不能提不能提”。

老人表示,由于自己没见过这个妹妹,再加上年代久远,所以关于妹妹的信息很少,只记得父母在世时告诉他,妹妹当时三四岁,给了金家圩子的一户人家。

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记者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发现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有一个叫“金圩子”的村庄,与老人所说的“金家圩子”仅有一字之差。随后,记者与颍上县一个寻找老兵志愿者协会取得联系,将老人的诉求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转达。

9月19日,该协会一位志愿者打电话回复表示,经过走访,该镇金圩子村确实曾有一名女性村民,是新中国成立前,外地逃荒要饭者留下来的,这个女孩当时三四岁的样子,如今80岁左右,女孩后来嫁到了该镇万庄村,现在依然健在。“这位老奶奶表示,只知道自己是逃荒要饭到这里的,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其他的事情并不清楚。”这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已经对这位老奶奶进行了询问,但她是不是汪老的妹妹,还需要联合相关部门,采集两人血液进行DNA比对。

记者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汪老的儿媳吴秀芳后,吴秀芳表示,汪老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盼望着能尽快采血比对,早日找到亲人。

虽然已是九旬高龄,但汪老身体非常健康,经常穿着军服,拿着自己用木头做的手榴弹等“武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讲述当年打仗的故事,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生活。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