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海近照(受访者供图)
38年前,当陈子海不远千里到黑龙江打拼时,他不会想到自己能在经营中医药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最终成为一家大型中药企业的“掌舵人”。
“能有今天的成就,凭借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诚信形象。”陈子海说,未来公司将重点研发中药超微饮片和配方颗粒等“高精尖”产品,生产更多造福人民的中医药产品,助力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打造诚信“金口碑”
陈子海老家在谯城区大杨镇丁固村,这里也是亳州不少知名中药企业创始人的家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很多人走南闯北做药材生意,我也是在同乡人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路。”陈子海说。
1984年,白手起家的陈子海来到了创业首站——黑龙江。北方寒冷的天气让他患上了关节炎和水肿,还亏了不少钱,最终无奈选择了离开。第二站是山西太原,陈子海是跟着亲戚一起去的,不过也没挣到钱。经历两次失败,陈子海依然没有放弃。
第三站,陈子海来到了湖南湘潭。陈子海说,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他对那里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凭借良好的药材品质,陈子海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生意越干越大,药厂、医院等合作客户越来越多。
时间来到2003年,非典暴发,出于对市场的敏锐判断,陈子海提前采购了不少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后来,金银花每公斤价格飙升到了300多块钱,依然供不应求,根本买不到货。”陈子海回忆说。
本可以借此“大赚一笔”的陈子海,却依旧以每公斤七八十元的合同价格继续向合作的药企、医院供货,靠着库存的十几吨中药材,他顺利帮助合作客户渡过了非典的难关。
“老陈,这人不错!”“陈老板,是个实在人!”“陈子海,值得长期交往!”……患难见真情,陈子海的口碑就这样在业内传开了。靠着诚信,陈子海在湖南彻底站稳了脚跟,一批知名医疗机构成了他的合作客户,很多客户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密切合作。
“药材有价,但健康无价。”陈子海说,中药材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名药商,不能因为眼前利益就置生命于不顾,这不仅有违做人的基本道德,更是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亳州药商的整体形象。
守住质量“生命线”
对陈子海来说,非典带来的不只是“金口碑”,还有经营模式的转变。
过去,陈子海主营中药材的买和卖,虽然生意红红火火,但作为“中间商”只能赚点辛苦钱。他深知,要想持久发展下去,把生意做大,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2003年,陈子海回到亳州,开始创办属于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分别于2005年2月、2007年9月成立了安徽盛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海鑫药业有限公司。
好药材是种出来的。在陈子海带领下,盛海堂公司于2008年在谯城区十九里镇、十八里镇打造了1000亩的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10年又投资400余万元种植白芍、丹皮、半夏、紫苑、菊花、玫瑰花、知母等药材,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推广规范化种植与管理模式,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
近年来,中药材无硫化处理渐渐成为市场共识。陈子海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公司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烘房,走标准化趁鲜加工的中药材产业之路,并建成了年产5000吨无硫高质量中药饮片生产线。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陈子海节假日不休息,起早贪黑与研发人员在一起,大胆创新,成功研制了艾蒿黄酮提取工艺,获得了“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近年来,盛海堂公司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为一家集种植、加工、研发、中药提取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在陈子海的带领下,盛海堂公司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和谯城区政府评为纳税先进单位、纳税先进集体、纳税大户等称号,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气象。
阔步迈向“高精尖”
近些年来,在中药饮片领域,超微饮片成为热门话题,这也是盛海堂公司重点关注的行业动向。
“超微饮片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超微粉,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颗粒型饮片。”陈子海介绍,相对于传统饮片,超微饮片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使其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增加。
陈子海说,盛海堂公司是我市最早开展超微饮片研发的药企之一,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具备了超微饮片生产加工能力。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未来发展另一个重要方向,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不须熬制即可冲饮,使用方便。目前,公司年生产加工中药配方颗粒600吨,产量急剧增加。
在陈子海带领下,盛海堂公司连续三次荣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质量奖、省级龙头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正在从一家传统中药生产加工企业转型为“高精尖”的现代化中医药企业。
陈子海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中药超微饮片和配方颗粒等“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让人们吃上更好的中药产品,助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多年来,陈子海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带头为家乡建桥修路,2008年为汶川捐资10万元,2020年武汉出现新冠疫情,捐赠新冠一号方、二号方送到武汉,捐助资金达30多万元。他还多次资助困难大学生上学,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