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下的童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的时候,家里贫穷,一年到头,连吃上一顿肉都成了奢望。由于缺少荤腥,所以一天下来,东奔西跑的很容易饥饿。在记忆里,我好像从来都没怎么吃饱似的,肚子里总是空落落的,见到什么吃的都馋得慌。

那个时候,稀罕物可不多,不存在家里时常给小孩子准备着各种各样的零食。但好在我家的院子里,父亲移栽有一棵柿树,那时它成了我唯一的念想。

那一年,在一场透彻的春雨过后,院中的柿树便开满了黄白色的花朵。几乎就在开花的那一刻起,我便不停地徘徊在柿树底下,心里一遍遍地琢磨着,这柿树什么时候能结果,什么时候能吃上柿子呢?

然而,柿树可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它是无法知晓我的心情的急切,依旧在慢吞吞地生长着。

在我苦苦的等待中,入秋之时,树上的柿子终于长成了鸡蛋大小的果实,青青的,坠在枝叶间。这个时候,我心中的馋虫已经快压不住,想吃的欲望愈加强烈了。记得父亲曾经反复告诫我“青柿子是不能吃的”之类的话,但在此刻早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终于,有一次,趁着院中无人的时机,我站在一张高凳上,伸手便要把一个最大的青柿子摘下来。

“二小子,不要摘!”这时耳边忽然传来父亲的喝止声。

我的手顿时停在了那个最大的柿子上,还没有来得及用力呢,便被定格住了。其实,在那个瞬间,我已经感受到了柿子表面的手感,光滑,细腻,既然具备这样外观的果实,难道还会不好吃吗?

父亲走过来,把我从凳子上抱下,抚摸着我的小平头,问:“你真的想吃吗?”

我揉了揉空瘪的小腹,想也不想地连连点头,同时,竟然毫无出息地流下了口水。

父亲叹了口气,抬手从树上摘了一个青柿子,递到了我的手里。

我迫不及待地拿住,往身上蹭了蹭,擦掉了上面的一层白面,“咔嚓”就是一大口。“啊,好苦,好涩!”没有想到,这青青的柿子竟是这般的滋味。我赶紧吐掉,但是满口的涩味很快便弥漫了我的整个口腔,随之麻木了起来。

父亲没有帮助我把口中的涩味冲洗掉,而是笑着问:“怎么样,好吃吗?”我摇了摇头,捂着嘴巴,惭愧地低下了脑袋。父亲却并没有责备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说:“柿子本来是很好吃的,因为还不到成熟的季节,所以又苦又涩。实际上,任何的果实都是这样,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耐心等待的人,才能吃到最香最甜的果实。”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的果实逐渐由青变红,如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满了枝头,摘下那种已经变得软乎的,揭开表皮,吃一口在嘴里,果然甜腻无比,父亲真的没有骗我。

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慢慢养成了细心、耐心的习惯,因为那次吃青柿子的教训,让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所有的收获都需要时间去等待,心急吃不了甜柿子。

而我的童年时光,也在这棵柿树的陪伴下,从此变得甘甜如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