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打造“升级版”高标准农田助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月13日,在利辛县西潘楼镇西街社区的农田里,种菜大户刘刚正忙碌地指挥着喷灌设施施工。

“我们沟挖的深度都在30厘米以上,每条沟内将埋入输水管道,并在地表上每隔9米预留一个喷头,投入使用之后将会大幅度提升农田的灌溉能力,有效促进蔬菜的生长。”刘刚介绍说,现在他已经建设了150亩“升级版”高标准农田,农田的防旱防涝能力得到了提高。

据了解,刘刚在当地承包了300多亩土地进行蔬菜种植,是有名的种菜能手。他家的蔬菜产量高、质量优,不但在本地销售火爆,更是得到了外地商家的青睐,仅今年收获的雪里蕻就被合肥永辉超市收购了100多吨。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刘刚一直以来有一个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标准农田的梦想。他先后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多个有关蔬菜种植的账号,并积极向专家请教相关技术与经验。今年十月份,刘刚与山东省潍坊市和河南省驻马店市的蔬菜基地取得联系,并有幸获得了参观学习的机会。对于这次经历,刘刚仍记忆犹新,“在蔬菜种植基地里,我参观了一条涵盖种子选育、机械生产、精细加工、物流配送全过程的产业链,了解到平均一亩地竟能带来几万元的收益。此外, 我还了解到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就能让一千多名村民直接实现就业,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单单能让一个人致富,更能带动整村人致富,这更加坚定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信心。”刘刚表示,接下来他会将全部土地建设成为“升级版”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涝能排旱能浇,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是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特点。近年来,西潘楼镇鼓励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土地流转托管和规模化经营,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刘刚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此同时,该镇农技站始终致力于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改造现有耕地,积极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已完成1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为西潘楼镇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指明了目标,也为高标准农田建 设指明了方向。接下来,该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组织修泵站、建农桥、挖沟渠、整河道,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粮田变为良田,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