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12月8日,市教育局、市文旅体局、市科技局发布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致家长的公开信,提醒广大家长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因校外培训的某些违法失范行为造成经济损失。
务必选择有资质的培训机构
面向幼儿及中小学生开展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文化艺术类培训的机构,以及从事各种体育技能培训的机构由各县区文旅体部门(文化旅游体育局)审批。从事编程、机器人、科学实验等科技类培训的机构由各县区科技部门(科学技术局)审批。合规机构须在显著位置公示以下内容:①主管部门审批的《设立核准书》②市场监管部门或民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③教学人员的教师资格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④收费项目与标准、退费办法。
公开信提示家长,可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网址:https://xwpx.eduyun.cn/bmp-web/)查看亳州市经过审批的正规机构。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3年开始一律不得继续开展培训活动。要避免因资质不全机构或地下“黑机构”被关停取缔带来的风险。
签订规范培训合同并索要发票
公开信提到,按照政策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对培训机构以“充值优惠”“买多送多”等优惠方式诱导的跨学期、跨学年缴费或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3个月或60课时培训费用的,请家长朋友不要冲动消费,防止上当受骗。如有机构违反以上规定收取培训费用,可及时向当地文旅体、科技、教育等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公开信提示,家长们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 (示范文本)》(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修订),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及退费标准与办法等条款,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不要签订其他合同文本,提防合同中出现“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要在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发票等票据,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以作为维权凭据。
全面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
教育部开发了专门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网址:https://xwpx.eduyun.cn/bmp-web/)。同时,基于该平台开发了“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应用商店搜索即可)。家长可通过该APP查验校外培训机构(含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资质、师资、课程、场地等信息,实现线上选课购课、合同签订、缴费销课等。培训费用经家长确认销课后分次划拨培训机构,也可根据后续需求,按照双方签订的服务合同退费。
公开信提示家长,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参加校外培训时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销课,切勿直接向举办者、教师个人转账缴纳培训费,所缴纳培训费用应全部进入银行监管账户,防止“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