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喜:绿水长流 幸福常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眼下正值年末岁尾,崭新的2023年就在眼前,距离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还有12年。2035年“我”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心情?即日起,亳州晚报、亳州头条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见字如面——致2035年的自己”栏目,邀您一起畅想2035,奔向中国式现代化。

王双喜:绿水长流 幸福常在

双喜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生肖轮回,此时已经是2034年的年底了,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间已整整过去了12年,再过几天就要迈向崭新的2035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卓有成效。

你是土生土长的亳州人,从小生活在涡河岸边。很多年前,当你看到涡河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美丽时,既心疼又不甘。从2009年发起“护卫母亲河 天蓝绿水行”行动,到2022年的这段时间,你和你们的环保志愿者通过“健身+环保+公益”的形式徒步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漂浮物、植绿护绿、宣传环保知识等形式,积极参与并引导市民共同护卫“母亲河”,先后共开展1200余次,直接参与近12万人,捡拾垃圾废弃物达到100余吨,累计护卫“母亲河”两岸环境的徒步里程约1.8万多千米。

清晰地记得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作为一名执着而坚定的环保卫士,你对此深有感触,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内容,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和经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性,要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全面变革,仰仗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欣喜地看到,这些年,我们党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活更加惬意了。

很幸运,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尽管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丰硕,未来你将依然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亳州人的母亲河——涡河保护得更好,让绿水长流,幸福常在。

王双喜

2022年12月22日

写信人小档案

王双喜,1980年9月生,谯城区人,区政协委员、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个体经营户。十多年来,王双喜坚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荣获全国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全国生态文明奖、全国最佳公益标兵、安徽慈善楷模、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