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首次现身北淝河

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现身北淝河湿地公园的青头潜鸭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蒙城县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

据介绍,日前蒙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湿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日常巡护巡查时,连续两天监测到一种形似青头潜鸭的鸟类。其中,12月15日监测到2只,12月16日监测到18只。专家通过视频和图片辨认,确定发现的鸟类为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这是自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昔日,由于过度狩猎、生态环境恶化、繁殖和越冬的湿地被破坏等原因,青头潜鸭总体数量在衰减,被多次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一度面临着完全灭绝的危险。2021年2月,青头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观察记录,目前全国大约仅有1500只青头潜鸭,为世界极危物种,堪称鸟中的“大熊猫”。

青头潜鸭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此次青头潜鸭能够驻足蒙城县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与该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当地居民保护鸟类意识增强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鸟类保护和管理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科学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持续加强湿地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市的湿地已然成了鸻鹬等鸟类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能量补充地,也是众多雁鸭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在亳州各地生动展现。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