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致2035年的自己】修中淇:潜心求索 不负韶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眼下,正值年末岁尾,崭新的2023就在眼前,距离2035年的到来,还有12年。12年,一纪时光,一个生肖轮回。畅想2035年,奔向中国式现代化,那时的“我”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心情?对此,亳州头条客户端特策划推出《见字如面——致2035年的自己》,诚邀您一起参与……

修中淇:潜心求索 不负韶华

2035年的修中淇:

你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你已越过而立之年。12年前你在中国科大就读物理专业,那时的你常常困顿于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但又在触摸前沿科技的同时明确着自己的目标。想必 2035 的你,已经在当初的道路上走出风采,在实验室中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2 年末你加入了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师兄的帮助下学习到了量子光学世界的奇妙。芜湖政务网的量子通信实践,“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级量子态传输,2022 年中国的科研成就已经如此,相信 12 年后的量子通信技术会更加成熟。这项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领域后,它的绝对安全性和高效率性将会使国家安全更上一层楼。

2035 年的中国已经腾飞,已傲然挺立在民族世界之林。于关键之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 年的中国正处于盛世,你的使命无疑更为重大。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希望你依然保持初心,持有一颗为科学投身,为民族奉献之心。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见证了国家在科研领域的巨大进步。感谢像你一样在研究所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2 年间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相信你们基础科学的研究者们会更加热爱你们的工作。

愿你不负韶华,勇往直前。加油,2035 的你!向和你一样奋战一线为国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致敬!

修中淇

2022年12月23日


写信人小档案

修中淇,2004年出生,高中就读于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物理学院学生会成员,2022年加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从事单光子研究,曾获中科大优秀学生奖学金,奋进奖学金等奖项。

视频制作:丁静、蒋海涛   实习生:魏强胜

编辑:蒋海涛  审校:丁静

策划:亳州头条客户端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