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现在这块废塘填好后,东于庄的两个生产队都争着要种。这几亩油菜苗长势还是很旺的,明年肯定是个好收成。”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村干部王帅说。
今年以来,许疃镇深入开展“荒废沟塘造地、残次林地复耕”工作。截至目前,该镇已填塘造地144亩,残次林地复垦39.9亩。经市政府验收41.68亩。“只有下不定的决心,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随着新增耕地后备资源的减少,各村都在‘深挖’潜力。”许疃镇分管领导马尚感慨地说。
据了解,耕地“非粮化”是近年来蒙城县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大多数“非粮化”问题成因复杂,与群众利益相关,整改面临重重困难。但守护好耕地红线,事关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也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必须解决好耕地“非粮化”问题,确保农业种植。
为此,许疃镇成立专班进村指导土地增减挂和新增耕地复垦工作,宣传新增耕地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充分认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性,明白保护耕地资源是关系每个人的长远大事,是“国之大者”。
“既要妥善防止优质耕地流失,也要认真落实耕种,精打细算让宝贵的耕地发挥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要保障农民的口袋‘鼓’起来。”马尚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面推行田长制为抓手,切实理顺工作机制,继续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整改辖区内的坑塘水面,同时,持续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形成整治耕地‘非粮化’问题的良好氛围,切实扛牢保护耕地的政治责任。”许疃镇党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