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把医保窗口“搬到”村民家门口——医保“春暖行动”记者现场见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现场受理慢性病申请、解答医保政策、义诊测量血压……1月5日,谯城区医保局“春暖行动”走进颜集镇李庄村,把医保经办由“固定窗口”变为“流动窗口”,打造村民“家门口”的医保服务站,最大程度满足村民医保需求。

活动现场

医保办理送上门

“没想到这里还可以申请慢性病,真是太方便了。”1月5日早上,刚刚为父亲办完慢性病鉴定申请的村民杨小免满意地说。

杨小免父亲杨长兴因脑梗死、高血压入住市中医院,2022年11月初出院回家。为帮助父亲申请慢性病鉴定,杨小免在父亲出院时复印了住院病历,却一直没时间递交材料。“刚回家时父亲需要休养,去年12月份又赶上了疫情感染高峰。”杨小免说。

几天前,杨小免得知谯城区医保局将进村开展医保服务,可以现场办理慢性病申请,于是一大早就陪着父亲来到了现场。工作人员核实资料后,为杨长兴填写了慢性病申请表,“最多5个工作日,就可以知道鉴定结果了。”谯城区医保局工作人员告诉杨小免。

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正常流程,参保村民的慢性病申请资料要先交到所在乡镇卫生院,再由卫生院转交到市区三家具备慢性病鉴定资质的医院。“‘上门’为群众办理慢性病申报,可以减少等待时间,让群众早日享受慢性病待遇。”工作人员表示。

多项活动暖民心

除了慢性病申报,谯城区医保局还开展了医保政策宣传、村民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办理、免费义诊等服务。活动期间,前来咨询、办理医保服务的村民络绎不绝。

“我想办理慢性病,不知道怎么申请?”77岁的村民杨秀英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并仔细查看了杨秀英的申请资料,“大娘,你的资料还差一个住院病历,其余资料都有了。”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杨秀英很满意,并表示明天就去医院复印住院病历。咨询完慢性病申请,她又来到义诊区,免费测量了血压。“今天的服务真不错,收获很大。”杨秀英期待地说,希望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

医保“春暖行动”中,谯城区医保局工作人员还深入村民家中,上门宣传医保政策。“我不会用智能手机,年龄大出门又少,对医保政策了解有限。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没想到我们农村人能享受这么多医保好处,以后我们看病更有底气了。”71岁的村民杨桂芳说。

医保服务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医保“春暖行动”旨在解决冬季天寒、疫情等造成的群众办事不方便问题,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基层群众办事便利化、高效化。

谯城区医保局副局长沈军介绍,1月5日至2月5日,谯城区将选择8个外出人口多、务工返乡多的乡镇、中心村和人口比较集中的自然庄,采取“一次一站”“定时定点+预约即开”模式开展医保下乡活动,做到宣传阵地下沉、服务窗口下沉。

“对未集中开展活动的乡镇,由各乡镇医保办(村医保站)联合乡镇卫生院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有针对性地深入一线开展宣传服务活动,确保‘医保服务下基层’实现全覆盖。”沈军表示。

谯城区医保局负责人表示,谯城区将认真组织开展医保“春暖行动”,把医保经办由“固定窗口”变为“流动窗口”,将医保办事从政务大厅移到群众客厅,打造百姓家门口行走的医保服务站台,实现三个“向零”目标:即医保经办事项“零跑动”、部分申办项目“零材料”、服务参保群众“零距离”,尽量满足村民及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医保需求。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