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住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彪在介绍全自动生产线
1月9日上午,在位于蒙城经开区的安徽智扬门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切割、冲压、折弯、焊接、打磨、油漆、组装等施工环节后,一批订单锌合金防盗门被打包装入卡车,即将发往阜阳市临泉县。
“智扬门业2022年引进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全面提升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智能化生产水平,交货周期由过去的20天左右,缩短至现在的5天,达到国内行业领先。”该公司技术总工孙浩告诉记者,智扬门业2023年将导入MES系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全面提高企业制造执行能力,同时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多维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最近两年我们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精益生产管理,持续加快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全力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方向发展。” 安徽智扬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伟峰介绍,2012年,他离开浙江永康一家门厂,返回蒙城创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从当初的一个小门厂,迅速发展为总投资3.5亿元、占地120余亩,集金属入户门、实木门、智能锁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先后荣获第四届亳州市质量奖、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2022年,公司产值达1.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
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侯伟峰带领员工不断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产品覆盖周边11个省份,同时通过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2023年,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产值达3亿元,为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贡献力量。” 侯伟峰说。
“这条自动生产线叫切磨线,从玻璃原片到切割、打磨、清洗、烘干,再到成品下片,不用人工干涉,全部智能化操作。”1月9日,在位于蒙城经开区的安徽住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张彪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车间已经达到数字化车间标准,全自动切磨线和工业一体机,全部通过大数据管控,将每一道工序和生产状态,以及工艺的上下游衔接工序,都展现在显示屏上,便于提高单位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和产品研制周期。
“门窗产业是传统行业,我们通过实施产业和产品的‘双升级’,努力推动门窗产业朝创新、节能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 张彪介绍,通过产业升级,将门窗和玻璃两个产业形成无缝化对接,既提高产品质量,又提高产品效率,还能满足门窗产业规模化生产条件;产品升级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的质量、工艺以及它的使用功能上,比如通过研发,提升门窗水密性、气密性等参数,实现产品的全面升级。
“销售方面主要针对房地产客户,同时积极拓展家装零售渠道,满足更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023年我们会把规模产能提高50%左右。”张彪介绍,该公司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 2022年1月试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智能门窗制造基地。目前,通过与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全球知名厂商开展战略合作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公司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0万平方米的门窗产能,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产值达20-25亿元,利税约1亿元。
“通过持续聚焦‘数字赋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效益。” 蒙城经信局局长王春光介绍,2023年,该县将持续扩大工业总量、提升产业质量,聚焦“大树培育”计划,用好扶优育规激励措施,新增规上企业3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0家;建成投产江淮星锐多功能商用车、中车专用改装车等项目,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招引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新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新产品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实施技改项目30个,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新增“皖企登云”企业30家。
“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奋力实现工业经济一季度‘开门红’。”王春光说,通过进一步夯实企业稳岗保产主体责任、加强政策措施激励、保障重点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有序用工等切实举措,奋力冲刺全年目标,全力推动蒙城经济持续稳定向好。